史记秦孝公二十一年有马生人,昭王二十年牡马生子而死。刘向以为皆马祸也。孝公始用商君攻守之法,东侵诸侯,至于昭王,用兵弥烈。其象将以兵革抗极成功,而还自害也。牡马非生类,妄生而死,犹秦恃力强得天下,而还自灭之象也。一曰,诸畜生非其类,子孙必有非其姓者,至于始皇,果吕不韦子。京房《易传》曰:“方伯分威,厥妖牡马生子。亡天子,诸侯相伐,厥妖马生人。”
文帝十二年,有马生角于吴,角在耳前,上乡。右角长三寸,左角长二寸,皆大二寸。刘向以为马不当生角,犹吴不当举兵乡上也。是时,吴王濞封有四郡五十余城,内怀骄恣,变见于外,天戒早矣。王不寤,后卒举兵,诛灭。京房《易传》曰。“臣易上,政不顺,厥妖马生角,兹谓贤士不足。”又曰:“天子亲伐,马生角。”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马之生人象征秦朝衰败
- 诗中“马生人”意象
- 诗中提到的“马生人”,在汉代被视为不祥之兆,预示着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兴起。
- 昭王时期牡马生子象征意义
- 马生人发生在昭王时期,象征着力量的增强与权力的扩张,但同时也预示了一种潜在的危险,即过度依赖武力可能导致自身的毁灭。
- 刘向对事件的看法
- 刘向认为,马生人的出现是“马祸”,意味着战争与暴力将导致国家的灭亡。他预言了秦朝的迅速崩溃和汉朝的繁荣。
- 文帝十二年吴地马生角预示
- 文帝十二年,吴地马生角的现象同样被看作是不详之兆,预示着吴王濞将发动叛乱,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
- 京房易传对事件的解读
- 京房易传进一步分析了马生人和牡马生子的象征含义,指出这些异常现象反映了政治上的失误和军事上的过度扩张,预示了国家可能面临的灾难。
- 马生人与国家命运关联
- 马生人的出现不仅是天文现象,也与国家的政治形势紧密相连,它们象征着王朝更替的前兆,预示着一个国家由盛转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