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传》文公十六年夏,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刘向以为近蛇孽也。泉宫在囿中,公母姜氏尝居之,蛇从之出,象宫将不居也。《诗》曰:“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又蛇入国,国将有女忧也。如先君之数者,公母将薨象也。秋,公母薨。公恶之,乃毁泉台。夫妖孽应行而自见,非见而为害也。文不改行循正,共御厥罚,而作非礼,以重其过。后二年薨,公子遂杀文之二子恶、视,而立宣公。文公夫人大归于齐。

武帝太始四年七月,赵有蛇从郭外入,与邑中蛇斗孝文庙下,邑中蛇死。后二年秋,有卫太子事,事自赵人江充起。

《左氏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有白马驷,公嬖向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鬣以予之。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夺之。魋惧将走,公闭门而泣之,目尽肿。公弟辰谓地曰:“子为君礼,不过出竟,君必止子”。地出奔陈,公弗止。辰为之请,不听。辰曰:“是我廷吾兄也,吾以国人出,君谁与处?”遂与其徒出奔陈。明年,俱入于萧以叛,大为宋患,近马祸也。

”`
思心之不睿,是谓不圣 —— “思心”即“思虑”,不明智的决策会被认为是不圣明。
厥咎霜 —— 这里“霜”比喻政治上的不稳定或错误。
厥罚恒风 —— 风常常用来象征变化,这里可能指政治上的变化和不稳定性。
厥极凶短折 —— “短折”意味着突然而严重的失败或死亡。
时则有脂夜之妖 —— 这里的“脂夜”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事件或现象,如夜晚发生的不幸事件。
时则有华孽 —— “华”可能指的是美丽的事物或现象,而“孽”则是灾难或不祥之意。

译文:汉朝时期,有一系列关于自然灾害与政治事件的记录,这些记录被后世称为《汉书·志·五行志下之上》。这段历史记载反映了汉代社会中对天文现象、政治变动以及自然灾害的关注。通过解读这段文字,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看法和解释,还可以从中窥见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动荡。

注释:

  1. 思心之不睿:思考不明智,缺乏远见。
  2. 厥咎霜:这是灾祸的预示,可能是由于决策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
  3. 厥罚恒风:《春秋》中经常提到风作为灾害的象征,这里可能是指政治上的不稳定和变革。
  4. 厥极凶短折:极端的不祥之兆,预示着严重的失败或灾难。
  5. 时则有脂夜之妖:《春秋》中提到的“脂夜”是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事件或现象。
  6. 时则有华孽:这里的“华”可能指的是美丽的东西或者现象,而“孽”表示的是灾难或不祥的事情。

赏析:
这段文字体现了汉代社会对于天文现象、政治变动以及自然灾害的深刻理解和关注。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还可以从中汲取历史智慧,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同时,这段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古代社会和政治变迁的独特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