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帝三年,陨石绵诸,一。

武帝征和四年二月丁酉,陨石雍,二,天晏亡云,声闻四百里。

元帝建昭元年正月戊辰,陨石梁国,六。

成帝建始四年正月癸卯,陨石■,四,肥累,一。

阳朔三年二月壬戌,陨石白马,八。

鸿嘉二年五月癸未,陨石杜衍,三。

元延四年三月,陨石都关,二。

哀帝建平元年正月丁未,陨石北地,十。其九月甲辰,陨石虞,二。

平帝元始二年六月,陨石巨鹿,二。

自惠尽平,陨石凡十一,皆有光耀雷声,成、哀尤屡。

诗句:惠帝三年,陨石绵诸,一。

翻译:在西汉惠帝三年的时候,有一颗陨石落在了绵诸。

注释:绵诸,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历史事件,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对天文现象的关注和敬畏之情。

诗句:武帝征和四年二月丁酉,陨石雍,二,天晏亡云,声闻四百里。
翻译:汉武帝时期,征和四年二月丁酉日,一颗陨石落在了雍城,数量为二颗,天空中没有云彩,声音可以传遍四百里。
注释:雍城,古都名,位于今陕西省凤翔县。
赏析:此诗句描绘了汉武帝时期的一次陨石灾害事件,通过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数量,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关注和记录。

诗句:元帝建昭元年正月戊辰,陨石梁国,六。
翻译:元帝建昭元年正月戊辰日,一颗陨石落在了梁国,数量为六颗。
注释:梁国,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
赏析:此诗句反映了元帝时期的一次陨石灾害事件,通过对数量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关注和记录。

诗句:成帝建始四年正月癸卯,陨石■,四,肥累,一。
翻译:成帝建始四年正月癸卯日,一颗陨石落在了■地,数量为四颗,同时还有肥累,数量为一颗。
注释:■地,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
赏析:此诗句描绘了成帝时期的一次陨石灾害事件,通过对数量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关注和记录。

诗句:阳朔三年二月壬戌,陨石白马,八。
翻译:阳朔三年二月壬戌日,一颗陨石落在了白马,数量为八颗。
注释:阳朔,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晋中市。
赏析:此诗句反映了东汉时期一次较为罕见的陨石灾害事件,通过对数量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关注和记录。

诗句:鸿嘉二年五月癸未,陨石杜衍,三。
翻译:鸿嘉二年五月癸未日,一颗陨石落在了杜衍,数量为三颗。
注释:杜衍,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
赏析:此诗句描绘了东汉时期一次相对罕见的陨石灾害事件,通过对数量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关注和记录。

诗句:元延四年三月,陨石都关,二。
翻译:元延四年三月,一颗陨石落在了都关,数量为二颗。
注释:都关,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赏析:此诗句反映了东汉末年的一次陨石灾害事件,通过对数量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关注和记录。

诗句:哀帝建平元年正月丁未,陨石北地,十。其九月甲辰,陨石虞,二。
翻译:哀帝建平元年正月丁未日,一颗陨石落在了北地,数量为十颗。九月甲辰日,又一颗陨石落在了虞,数量为二颗。
注释:北地,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延安市。
赏析:此诗句反映了哀帝时期两次较为罕见的陨石灾害事件,通过对数量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关注和记录。

诗句:平帝元始二年六月,陨石巨鹿,二。
翻译:平帝元始二年六月,一颗陨石落在了巨鹿,数量为二颗。
注释:巨鹿,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
赏析:此诗句描述了王莽末年的一次陨石灾害事件,通过对数量的描述,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关注和记录。

诗句:自惠尽平,陨石凡十一,皆有光耀雷声,成、哀尤屡。
翻译:从汉惠帝时期结束到平帝时期,一共发生了十一起陨石事件。其中成帝和哀帝时期的事件尤为频繁。
注释:惠帝时期,即西汉初期,共15位皇帝统治(前206年-87年)。惠帝是刘邦的第九子,于公元前195年即位。
赏析:本诗通过列举一系列历史时间点,强调了在汉朝早期到晚期期间发生的多次陨石灾害事件。通过这种对比方式,诗人不仅展示了自然现象的规律性,也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