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禹贡》荷泽在定陶东。属兖州。户二十九万二十五,口百三十八万六千二百七十八。县九:定陶,故曹国,周武王弟叔振铎所封。《禹贡》陶丘在西南。陶丘亭。冤句。莽改定陶曰济平,冤句县曰济平亭。吕都,莽曰祈都。葭密,成阳,有尧冢灵台。《禹贡》雷泽在西北。鄄城,莽曰鄄良。句阳,秺,莽曰万岁。乘氏。泗水东南至睢陵入淮,过郡六,行千一百一十里。
沛郡。故秦泗水郡。高帝更名。莽曰吾符。属豫州。户四十万九千七十九,口二百三万四百八十。县三十七:相,莽曰吾符亭。龙亢,竹,莽曰笃亭。穀阳,萧,故萧叔国,宋别封附庸也。向,故国。《春秋》曰“莒人入向”。姜姓,炎帝后。铚,广戚,侯国。莽曰力聚。下蔡,故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至夫差迁昭侯于此。后四世侯齐竟为楚所灭。丰,莽曰吾丰。郸,莽曰单城。谯,莽曰延成亭。蕲,■乡。高祖破黥布。都尉治。莽曰蕲城。<工虫>,莽曰贡。辄与,莽曰华乐。山桑,公丘,侯国。故滕国,周懿王了错叔绣所封,三十一世为齐所灭。符离,莽曰符合。敬丘,侯国。夏丘,莽曰归思。洨,侯国。垓下,高祖破项羽。莽曰育成,沛,有铁官。芒,莽曰博治。建成,侯国。城父,夏肥水东南至下蔡入淮,过郡工,行六百二十里。莽曰思善。建平,侯国,莽曰田平。酂,莽曰赞治。栗,侯国,莽曰成富。扶阳,侯国。莽曰合治。高,侯国。高柴,侯国。漂阳,平阿,侯国。莽曰平宁。东乡,临都,义成,祁乡。侯国。莽曰会谷。
济阴郡,古称梁国,位于今日中国山东省一带,是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下面将结合诗句和注释,进行赏析:
- 诗句解析:
- 诗句内容:
“济阴郡,故梁。” 这一句直接点明了济阴郡的原始名称为梁。
- 地理信息:《汉书·志·地理志上》记载:“济阴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禹贡》荷泽在定陶东。属兖州。” 这表明济阴郡最初是梁国,后来在汉武帝时期分为济阴国,再于汉宣帝时更名为定陶。
- 历史背景:
- 封国与迁移:从《史记》中可以得知,刘邦曾封彭越于梁国,后因叛乱被杀,又改封刘恢、吕产等人为梁王。这些历史事件显示了梁国的动荡与变迁。
- 行政区划变化:梁国在景帝时期被分为济阴国,随后在宣帝时改为定陶国。
- 文化特征:
- 尧舜禹时代的历史:《汉书·志·地理志上》记载,尧舜禹时代为古陶国,尧十三岁封于陶(山东菏泽市定陶区)。
- 周武王时期的封国:周武王时期,他的弟弟振铎被封为曹伯,建置了曹国,都城设在陶丘。
济阴郡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区域,不仅在行政划分上有着丰富的历史沿革,其地理特征、文化内涵也深深根植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之中。通过对《汉书·志·地理志上》的详细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济阴郡的历史演变,也能够窥见古代中国的广阔天地和深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