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谷郡,秦置。莽曰朔调。属幽州。户三万六千八,口十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二。县十五:沮阳,莽曰沮阴。泉上,莽曰塞泉。潘,莽曰树武。军都,温馀水东至路,南入沽。居庸,有关。雊瞀,夷舆,莽曰朔调亭。宁,西部都尉治。莽曰博康。昌平,莽曰长昌。广宁,莽曰广康。涿鹿,莽曰抪陆。且居,阳乐水出东,南入沽。莽曰久居。茹,莽曰穀武。女祁,东部都尉治。莽曰祁。下落。莽曰下忠。
渔阳郡,秦置。莽曰通路。属幽州。户六万八千八百二,口二十六万四千一百一十六。县十二:渔阳,沽水出塞外。东南至泉州入海,行七百五十里。有铁官。莽曰得渔。狐奴,莽曰举符。路,莽曰通路亭。雍奴,泉州,有盐官。莽曰泉调。平谷,安乐,厗奚,莽曰敦德。犷平,莽曰平犷。要阳,都尉治。莽曰要术。白檀,洫水出北蛮夷。滑盐。莽曰匡德。
上谷郡,古称幽州的一部分,西汉时期设立。王莽时期更名为朔调。该郡位于现在的北京市和河北省一带。具体来说,上谷郡由五个县组成:沮阳、泉上、潘、军都、居庸。
渔阳郡,也被称为幽州的一部分。它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和辽宁省一带,王莽时期称为通路。这一地区以丰富的资源和战略位置而著名,拥有多条重要的河流,如沽水和涿鹿。渔阳郡下辖十二个县:渔阳、狐奴、路、雍奴、平谷、安乐、厗奚、犷平、要阳、白檀、洫水和匡德。
综合以上分析,《汉书·地理志》不仅提供了关于古代各郡县的详细信息,而且通过对比历史与现状,展现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变化。这种历史记载不仅对研究当时的地理和行政区划具有重要价值,也为今天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