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郡,秦置。句注山在阴馆。莽曰填狄。属并州。户七万三千一百三十八,口二十九万三千四百五十四。县十四:善无,莽曰阴馆。沃阳,盐泽在东北,有长丞。西部都尉治。莽曰敬阳。繁畤,莽曰当要。中陵,莽曰遮害。阴馆,楼烦乡。景帝后三年置。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过郡六,行千一百里。莽曰富代。楼烦,有盐官。武州,莽曰桓州,■陶,剧阳,莽曰善阳。崞,莽曰崞张。平城,东部都尉治。莽曰平顺。埒,莽曰填狄亭。马邑,莽曰章昭。强阴。诸闻泽在东北。莽曰伏阴。

代郡,秦置。莽曰厌狄。有五原关、常山关。属幽州。户五万六千七百七十一,口二十七万八千七百五十四。县十八:桑干,莽曰安德。道人,莽曰道仁。当城,高柳,西部都尉治。马城,东部都尉治。班氏,秦地图书班氏。莽曰班副。延陵,狋氏,莽曰狋聚。且如,于延水出塞外,东至宁入沽。中部都尉治。平邑,莽曰平胡。阳原,东安阳,莽曰竟安。参合,平舒,祁夷水北至桑干入沽。莽曰平葆。代,莽曰厌狄亭。灵丘。滱河东至文安入大河,过郡五,行九百四十里。并州川。广昌,涞水东南至容城入河,过郡三,行五百里,并州浸。莽曰广屏。卤城,虖池河东至参户入虖池别,过郡九,行千三百四十里,并州川。从河东至文安入海,过郡六,行千三百七十里。莽曰鲁盾。

解析诗句:
雁门郡,秦置。句注山在阴馆。莽曰填狄。属并州。户七万三千一百三十八,口二十九万三千四百五十四。县十四:善无,莽曰阴馆。沃阳,盐泽在东北,有长丞。西部都尉治。莽曰敬阳。繁畤,莽曰当要。中陵,莽曰遮害。阴馆,楼烦乡。景帝后三年置。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过郡六,行千一百里。莽曰富代。楼烦,有盐官。武州,莽曰桓州,■陶,剧阳,莽曰善阳。崞,莽曰崞张。平城,东部都尉治。莽曰平顺。埒,莽曰填狄亭。马邑,莽曰章昭。强阴。诸闻泽在东北。莽曰伏阴。
注释:

  • 《汉书》记载了汉文帝时期的代国设置情况,其中提到“云中、雁门、代三郡”,这些地名反映了当时的地理和政治格局。
  • “雁门郡”是战国时期赵国设立的边防区域,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代县附近。其地理位置优越,扼守着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
  • 句注山位于雁门郡内,是古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雄伟的自然景观和军事防御功能而闻名。
  • 王莽时期,将雁门郡改为“填狄”,这是王莽政权为了改变历史名称而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
  • 代郡是西汉时期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河北省蔚县一带。它曾是战国时期的代国之地,后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代郡。
  • 句注山作为长城的重要关口,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它不仅是连接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通道,也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关键防线之一。
  • 王莽时期对郡名进行了重新命名和调整,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政治体制的变迁和行政管理的需要。
  • 代郡下辖多个县,包括桑干、道人、当城、高柳等。这些县分布在今天的河北省和山西省部分地区。
  • 句注山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控制北部边疆的关键地区。它不仅具有军事防御的作用,还承担着保护国家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
  • 王莽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变革和治理理念的变化。这些调整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规范地方行政制度。
  • 句注山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体现在它的自然景观和古代文化遗迹上。它是研究历史和地理学的重要资源之一。同时,它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译文:
雁门郡,秦朝时期就设置了。句注山坐落在这里。王莽时称它为填狄。雁门郡归属于并州管辖。有七万户、七千零三十一户人家,人口达到二十九万三千四百五十四个。设有十四个县:善无、沃阳、西部都尉治所在、繁畤、中陵、阴馆、楼烦乡、累头山,治水流出,向东流经泉州进入大海,途经的郡有六条,全程一千一百里。王莽时期称它富代。楼烦,有盐官。武州,王莽时期称桓州,■陶、剧阳、王莽时期称善阳。崞,王莽时期称崞张。平城,东部都尉治所。王莽时期称平顺。埒,王莽时期称填狄亭。马邑,王莽时期称章昭。强阴。各闻泽在东北。王莽时期称伏阴。
赏析:
雁门郡和代郡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和政治重镇。它们分别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境内,各自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雁门郡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重要边防区域,见证了我国古代边防建设的辉煌成就。而代郡作为西汉时期的一个郡,则见证了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