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郡,泰置。莽曰受降。属并州。户三万八千三百三,口十七万三千二百七十。县十一:云中。莽曰远服。咸阳,莽曰贲武。陶林,东部都尉治。桢陵,缘胡山在西北。西部都尉治。莽曰桢陆。犊和,沙陵,莽曰希恩。原阳,沙南,北舆,中部都尉治,武泉,莽曰顺泉。阳寿。莽曰常得。
定襄郡,高帝置。莽曰得降。属并州。户三万八千五百五十九,口十六万三千一百四十四。县一十二:成乐,桐过,莽曰椅桐。都武,莽曰通德。武进,白渠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西部都尉治。莽曰伐蛮。襄阴,武皋,荒干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中部都尉治。莽曰永武。骆,莽曰遮要。定陶,莽曰迎符。武城,莽曰桓就。武要,东部都尉治。莽曰厌胡。定襄,莽曰著武。复陆。莽曰闻武。
云中郡
云中郡,泰置。莽曰受降。属并州。户三万八千三百三,口十七万三千二百七十。县十一:云中。莽曰远服。咸阳,莽曰贲武。陶林,东部都尉治。桢陵,缘胡山在西北。西部都尉治。莽曰桢陆。犊和,沙陵,莽曰希恩。原阳,沙南,北舆,中部都尉治,武泉,莽曰顺泉。阳寿。莽曰常得。
译文
云中郡,最初设立。王莽时期称为受降。属于并州管辖。有居民三万八千三百三户,人口十七万三千二百七十人。下辖十一县:云中,王莽时期称为远服。咸阳,王莽时期称为贲武。陶林,东部都尉的治所。桢陵,靠近边境的山脉位于西北方向。西部都尉的治所。王莽时期称为桢陆。犊和,沙陵县,王莽时期称为希恩。原阳,沙南县,北舆县,中部都尉的治所,武泉,王莽时期称为顺泉。阳寿,王莽时期称为常得。
注释
- 云中郡(Yunzhongjun): 西汉初年设置。
- 太置:最早建立的地方行政区划。
- 受降(Shouling): 王莽时期改名称。
- 隶于并州(Linbuzhou): 指地理行政区域名,表示云中郡隶属的地区。
- 户三万八千三百三(38,330): 云中郡当时的户口数量。
- 口十七万三千二百七十(173,270): 云中郡当年的人口总数。
- 十一县:云中郡下辖的十个县的名称。
赏析
此诗为《汉书·地理志》的一部分,记录了汉朝时期的行政区划情况。《汉书·地理志》是班固所著的一部重要的古代历史地理著作,其中详细记载了汉朝各个地方的行政设置、人口数量以及地理环境。通过对云中郡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朝对边疆地区的政治管理和军事布局,以及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情况。此外,通过对各县城的提及,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地方治理结构,反映出西汉时期对边远地区重视程度及管理方式,同时也能窥见当时社会的行政组织和社会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