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户四万二千七百二十五,口十四万三千二百九十四。县二十一:高平,莽曰铺睦。复累,安俾,抚夷,莽曰抚宁。朝那,有端旬祠十五所,胡巫祝,又有湫渊祠。泾阳,开头山在西,《禹贡》泾水所出,东南至阳陵入渭,过郡三,行千六十里,雍州川。临泾,莽曰监泾。卤,灈水出西。乌氏,乌水出西,北入河。都卢山在西。莽曰乌亭。阴密,《诗》密人国。有嚣安亭。安定,参,主骑都尉治。三水,属国都尉治。有盐官。莽曰广延亭。阴盘,安武,莽曰安桓。祖厉,莽曰乡礼。爰得,眴卷,河水别出为河沟,东至富平北入河。彭阳,鹑阴,月氏道。莽曰月顺。
北地郡,秦置。莽曰威成。户六万四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一万六百八十八。县十九。马领,直路,沮水出西,东入洛。灵武,莽曰威成亭。富平,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浑怀都尉治塞外浑怀障。莽曰特武。灵州,惠帝四年置。有河奇苑、号非苑。莽曰令周。眴衍,方渠,除道,莽曰通道。五街,莽曰吾街。鹑孤,归德,洛水出北蛮夷中,入河。有堵苑、白马苑。回获,略畔道,莽曰延年道。泥阳,莽曰泥阴。郁郅,泥水出北蛮夷中。有牧师菀官。莽曰功著。义渠道,莽曰义沟。弋居,有盐官。大要,廉。卑移山在西北。莽曰西河亭。
安定郡,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位于今天陕西省北部及甘肃省东部一带。该区域在历史上因地理位置重要,多有军事要地之称,是汉朝重要的边防区之一。下面将按照诗句顺序逐句翻译并加以注释:
- 高平:安定郡的一个县名。(注释:高平,意为高处的平原或高地,此处指高平县)
- 复累:安定郡的另一个县名。(注释:复累,意为重复累加,形容地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安俾:安定郡的一个县名。(注释:安俾,意为使平安,暗示其对周边地区的安抚作用)
- 抚夷:安定郡的一个县名。(注释:抚夷,意即安抚边境的民族,显示了安定郡在民族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 朝那:有端旬祠十五所,胡巫祝,又有湫渊祠。(注释:朝那,指的是朝那县,端旬祠和湫渊祠都是古代的祭祀场所,用于祈求神明保佑)
- 泾阳:幵头山在西,《禹贡》泾水所出,东南至阳陵入渭,过郡三,行千六十里,雍州川。(注释:泾阳,即今天的陕西省中部地区,以泾河命名,泾河是黄河的支流,流经此地)
- 临泾:莽曰监泾。(注释:临泾,即今天的甘肃省东部地区,王莽时期曾改名为监泾)
- 卤:灈水出西;(注释:卤,灈水出自西部,流向不详,可能是一条小河)
- 乌氏:乌水出西,北入河。(注释:乌氏,即今天的甘肃省东部地区,乌水是这条河流的名称,向西流去,最终汇入黄河)
- 都卢山:在西。(注释:都卢山,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东部地区,可能是一个山脉的名称,具有战略意义)
- 阴密:(注释:《诗经》中提及的“密人国”,可能是指今天的陕西省中部地区;有嚣安亭,表明这里有一座叫做嚣安亭的建筑)
- 安定:参,主骑都尉治。(注释:安定,即今天的甘肃省东部地区,曾是汉代的一个重要城市,设有骑兵都尉的官职)
- 三水:属国都尉治。(注释:三水,可能是指今天的某个地区,属于一个属国都尉的统治范围)
- 阴盘:安武,莽曰安桓。(注释:阴盘,可能是指今天的某个地区,安武则是一个与王莽政权相关的名字)
- 祖厉:莽曰乡礼。(注释:祖厉,可能是指今天的某个地区,而“乡礼”则是一种礼仪制度)
- 爰得:眴卷,河水别出为河沟,东至富平北入河。(注释:爰得,即今天的某个地区,眴卷则是指一条河流的名称,它向东延伸,最终汇入黄河)
- 彭阳:(注释:彭阳县,可能是今天的某个地区,历史悠久且地处要冲)
- 鹑孤、洛水出北蛮夷中,入河。(注释:这两段描述了洛水发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然后流入黄河的情况)
- 泥阳:(注释:泥阳县,可能是今天的某个地区,以其地理位置命名)
- 郁郅:(注释:郁郅县,可能是今天的某个地区,以郁结茂盛著称)
- 泥水:(注释:泥水出自北部蛮夷地区,后来流入黄河,可能是指一条河流的名称)
- 牧师菀官:(注释:牧师菀官,可能是管理宗教活动的机构,具体职能待进一步考证)
- 义渠道:(注释:义渠道,也可能是一条重要的水路通道)
- 弋居:(注释:弋居可能有盐官的设置,表示这里曾经是盐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 大要:(注释:大要可能是一个行政区划或者地名名称)
- 卑移山:在西北。(注释:卑移山位于今天的甘肃省西部,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山脉)
- 西河亭:(注释:西河亭可能是一个古代的地名或行政区划的名称)
《汉书·地理志下》记载了汉代安定郡及其下辖各县的概况,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与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