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开。莽曰辅平。户万八千一百三十七,口七万六千七百二十六。县九:禄福,呼蚕水出南羌中,东北至会水入羌谷。莽曰显德。表是,莽曰载武。乐涫,莽曰乐亭。天<阝衣>,玉门,莽曰辅平亭。会水,北部都尉治偃泉障。东部都尉治东部障。莽曰萧武。池头,绥弥,乾齐。西部都尉治西部障。莽曰测虏。
敦煌郡,武帝后元年分酒泉置。正西关外有白龙堆沙,有蒲昌海。莽曰敦德。户万一千二百,口三万八千三百三十五。县六:敦煌。中部都尉治步广候官。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莽曰敦德。冥安,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效穀,渊泉,广至,宜禾都尉治昆仑障。莽曰广桓。龙勒。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氐置水出南羌中,东北入泽,溉民田。
《汉书·志·地理志下》是研究古代地理的重要文献,提供了关于汉代的地理信息和行政区划。以下是对原文诗句及译文的详细解析:
原文:
汉书 · 志 · 地理志下
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开。莽曰辅平。户万八千一百三十七,口七万六千七百二十六。县九:禄福,呼蚕水出南羌中,东北至会水入羌谷。莽曰显德。表是,莽曰载武。乐涫,莽曰乐亭。天<阝衣>,玉门,莽曰辅平亭。会水,北部都尉治偃泉障。东部都尉治东部障。莽曰萧武。池头,绥弥,乾齐。西部都尉治西部障。莽曰测虏。译文: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在酒泉设置了郡。王莽时期称为辅平。拥有一万户八千余户(约78,376户)、七万六千七百二十六人(约76,924人)。下辖九个县: 禄福、呼蚕、呼蚕水从南羌流出,东北流经会水汇入羌谷(今敦煌一带),王莽称其为显德,又因其地理位置,王莽称其为载武。乐涫、莽曰乐亭。天<阝衣>,玉门,王莽称之为辅平亭。中部、东部、西部都尉分别负责各自的区域。池头、绥弥、乾齐。西部都尉管辖西部地区。王莽称其为测虏。注释:
- 酒泉郡: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25年)设置。王莽时期更名为辅平。
- 县九:禄福、呼蚕、会水、北部都尉治偃泉障、东部都尉治东部障、乐涫、天<阝衣>、玉门、西部都尉治西部障、会水。
- 户数:五万余户,人口约二十三万左右。
- 县名解释:如呼蚕,呼蚕水从南羌流出,东北流入会水;乐涫,乐涫县位于现在的乐涫等地。
- 地名:如天<阝衣>、玉门、西部都尉所治理的区域等。
- 官职名称:如北部、东部、西部都尉等。
《汉书·志·地理志下》不仅记录了当时的行政区划和户口数量,还反映了汉朝时期的地方治理与行政管理体系。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汉代的政治结构和地方发展情况,从而更深入地认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