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赵王乃与耳、馀北略地燕界。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与分地。使者往,燕辄杀之,以固求地。耳、馀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曰:“吾为二公说燕,与赵王载归。”舍中人皆笑曰:“使者往十辈皆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将见之,问曰:“知臣何欲?”燕将曰:“若欲得王耳。”曰:“君知张耳、除馀何如人也?”燕将曰:“贤人也。”曰:“其志何欲?”燕将曰:“欲得其王耳。”赵卒笑曰:“君未知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棰下赵数十城,亦各欲南面而王。夫臣之与主,岂可同日道哉!顾其势初定,且以长少先立武臣,以持赵心。今赵地已服,两人亦欲分赵而王,时未可耳。今君囚赵王,念此两人名为求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而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灭燕易矣。”燕以为然,乃归赵王。养卒为御而归。

诗句: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
译文:韩国的韩广来到燕国,燕国人因此立韩广为燕王。
注释:本句描述了韩广成为燕王的过程,以及他如何被燕国人所接受。

诗句:赵王乃与耳、馀北略地燕界。
译文:赵国的国王于是和张耳、陈馀一起向北扩张他们的领土,进入到了燕国的领域内。
注释:本句描述了赵国的国王在扩张领土时的决策,即与张耳、陈馀一起向北进军。

诗句: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
译文:赵王在外出时,被燕军抓获。
注释:本句描述了赵王在行动中被燕军捕获的情景,展现了赵王的困境。

诗句:燕囚之,欲与分地。使者往,燕辄杀之,以固求地。
译文:燕国囚禁了赵王,并试图与他分享土地。当派去的使者被送往燕国时,燕国总是杀死他们,以此来坚持要求得到更多的土地。
注释:本句描绘了燕国对待赵王的态度及其策略,通过派遣使者但被杀害的方式来保持其对土地的要求。

译文:张耳和陈馀担心这种情况。有个仆人对他们说:“我替你们向燕国解释,让你们和赵王一起被带回。” 张耳和陈馀的随从们都笑了:“使者去了十个人都被杀,谁还能让他们回来?”然后他们跑向燕国的城墙。当燕国的将领见到他们时,问道:“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想要他们吗?”燕国的将军回答说:“你们想获得他们的王位。”燕将又说:“您们知道张耳和陈馀是谁吗?他们是贤能的人。”燕将问:“他们有什么欲望呢?”燕将回答说:“他们想获得你们的王位。”张耳和陈馀的随从们笑着说:“您们不知道这两个人的真实欲望。武臣、张耳、陈馀,他们用马鞭指挥着数十座城池投降赵国,他们实际上也想在南面称王。主臣之间怎么能同日而语!只是他们的权力刚刚稳定下来,而且考虑到年龄大小,首先让年长的武臣称王,来稳定赵国的人心。现在赵国已经平定,这两位也打算瓜分赵国并称王,时机尚未成熟。现在你囚禁了赵王,考虑到这两位名义上是寻求王位,实际上是想要杀死赵王,这样他们就打算分裂赵国并称王。凭借一个赵国的力量还容易对付燕国,何况两位贤能的王联合起来,带领左右两边的人,指责杀死赵王,消灭燕国变得非常容易了。”燕王认为这个理由合理,就放回了赵王。那个仆人作为向导陪同赵王返回。

赏析:
本段文字生动地展示了张耳和陈馀在燕国的处境及其与燕国的互动。从一开始的合作到后来的背叛,反映了两人性格的转变和政治立场的冲突。文中通过描述双方的对话和心理活动,揭示了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使得这段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和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