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赵王复使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秦将诈称二世使使遗良书,不封,曰:“良尝事我,得显幸,诚能反赵为秦,赦良罪,贵良。”良得书,疑不信。之邯郸益请兵。未至,道逢赵王姊,从百余骑。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骑谢良。良素贵,起,惭其从官。从官有一人曰:“天下叛秦,能者先立。且赵王素出将军下,今女儿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良以得秦书,欲反赵,未决,因此怒,遣人追杀王姊,遂袭邯郸。邯郸不知,意杀武臣。赵人多为耳、馀耳目者,故得脱出,收兵得数万人。客有说耳、馀曰:“两君羁旅,而欲附赵,难可独立;立赵后,辅以谊,可就功。”乃求得赵歇,立为赵王,居信都。
”`
汉书 · 传 · 张耳陈馀传
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赵王复使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秦将诈称二世使使遗良书,不封,曰:“良尝事我,得显幸,诚能反赵为秦,赦良罪,贵良。”良得书,疑不信。之邯郸益请兵。未至,道逢赵王姊,从百余骑。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骑谢良。良素贵,起,惭其从官。从官有一人曰:“天下叛秦,能者先立。且赵王素出将军下,今女儿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良以得秦书,欲反赵,未决,因此怒,遣人追杀王姊,遂袭邯郸。邯郸不知,意杀武臣。赵人多为耳、馀耳目者,故得脱出,收兵得数万人。客有说耳、馀曰:“两君羁旅,而欲附赵,难可独立;立赵后,辅以谊,可就功。”
赏析:
此传记是《汉书》中的一章,讲述了张耳和陈馀在战国末期的政治斗争中的故事。张耳,大梁人,年轻时曾作为魏公子的食客。他后来因失去户籍而流浪到外黄,并在那里与一位富家女结婚,这位女子后来成为他们的儿子的生母。两人后来在赵国被秦军围困时联手抗秦,最终成功击败了秦军并自立为赵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张耳和陈馀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坚定信念,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张耳的早期经历:张耳年轻时曾作为魏公子毋忌的食客,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后来因丢失户籍而隐姓埋名,在外黄与一位富家女结婚,这段婚姻不仅为他提供了生活的安定,也为他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张耳的崛起和成就:张耳在赵国被秦军围困时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和陈馀一起组织抵抗秦军的行动,最终取得了显著的胜利。他们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军事才能,更在于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陈馀的贡献和困境:陈馀虽然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某些时刻显得犹豫不决。这可能源于他对自身地位的不确定感以及对赵王权威的担忧。然而,最终他还是决定支持张耳的行动,显示了他对国家和兄弟的信任和支持。
张耳和陈馀的关系及其政治智慧:在面临选择的时刻,张耳和陈馀能够迅速作出决断,这种果断的行为体现了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他们的合作不仅为他们赢得了胜利,也巩固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榜样。
历史意义和启示:张耳和陈馀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案例,更是关于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机会的故事。他们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我们明白在复杂多变的历史舞台上,只有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决策才能帮助我们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