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已败耳,皆收赵地,迎赵王于代,复为赵王,赵王德馀,立以为代王。馀为赵王弱,国初定,留傅赵王,而使夏说以相国守代。

汉二年,东击楚,使告赵,欲与俱。馀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求人类耳者,斩其头遗馀,馀乃遣兵助汉。汉败于彭城西,馀亦闻耳诈死,即背汉。汉遣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馀泜水上,追杀赵王歇襄国。

四年夏,立耳为赵王。五年秋,耳薨,谥曰景王。子敖嗣立为王,尚高祖长女鲁元公主,为王后。

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旦暮自上食,体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骂詈,甚慢之。赵相贯高、赵午年六十余,故耳客也,怒曰:“吾王孱王也!”说敖曰:“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皇帝甚恭,皇帝遇王无礼,请为王杀之。”敖啮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误!且先王亡国,赖皇帝得复国,德流子孙,秋毫皆帝力也。愿君无复出口。”贯高等十余人相谓曰:“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背德。且吾等义不辱,今帝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诗句

  1. “馀已败耳,皆收赵地” - 描述了陈馀在失败后,成功收复了赵国失地,并被立为代王。
  2. “赵王德馀,立以为代王” - 赵王对陈馀的感激,使他被封为代王。
  3. “汉二年,东击楚,使告赵,欲与俱” -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汉朝向东攻打楚国时,派人告诉赵国,希望一起行动。
  4. “余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求人类耳者,斩其头遗馀,馀乃遣兵助汉。汉败于彭城西,馀亦闻耳诈死,即背汉。” - 陈馀表示,只要汉朝杀了张耳,他就会跟随。于是汉朝悬赏寻找和张耳长得相似的人,陈馀得到一个头后,就派兵帮助汉朝。后来汉朝在彭城西边战败,陈馀听说张耳已经假死,便背叛了汉朝。
  5. “四年夏,立耳为赵王” - 四年(公元前203年)夏天,刘邦将张耳封为赵王。
  6. “五年秋,耳薨,谥曰景王。子敖嗣立为王” - 五年(公元前202年)秋天,张耳去世,谥号为“景王”。他的儿子张敖继承王位。
  7. “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旦暮自上食,体甚卑,有子婿礼。” - 第七年(公元前200年),当刘邦从平城经过赵国时,赵王早晨起床亲自给刘邦送上食物。
  8. “高祖箕踞骂詈,甚慢之” - 高祖刘邦坐在地上,用脚指着赵王骂他,非常轻视赵王。
  9. “赵相贯高、赵午年六十余,故耳客也,怒曰:“吾王孱王也!” - 赵国的宰相贯高和赵午年纪都超过六十岁,是陈馀的老朋友。他们愤怒地对陈馀说:“我们的大王是个软弱无能的人!”
  10. “说敖曰:“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皇帝甚恭,皇帝遇王无礼,请为王杀之。”敖啮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误!且先王亡国,赖皇帝得复国,德流子孙,秋毫皆帝力也。愿君无复出口。” - 贯高劝说陈敖:“现在天下豪杰纷纷崛起,有能力的人应该首先建立自己的势力。现在的国王对待皇帝十分恭敬,而皇帝却对你无礼。我建议你为他杀掉皇帝。”陈敖咬住他的耳朵,鲜血直流,他说:“先生的话有什么错呢?而且我们的父亲因为国家灭亡,全靠皇帝才得以恢复。陛下的恩德流传到子孙后代,每一根头发都是皇帝的力量。请您不要再说了。”
  11. “贯高等十余人相谓曰:‘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背德。且吾等义不辱,今帝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 贯高和他的十个同伴相互说道:“我们不是这样的人。我们的国王是一个长者,不会背弃他的恩德。而且我们坚持正义,不会屈辱。现在皇帝侮辱我们的国王,所以我们决定杀死他。但是我们不应该把他当作敌人来对待。如果我们成功了,就归罪于我们的国王;如果我们失败了,只有我们自己会承担后果。”

译文

  1. 陈馀已经打败了耳,他成功地收复了韩国所有的地方。然后他在代郡迎接了赵王歇,恢复了赵的王权。但是赵王歇弱小,国家刚刚稳定下来。陈馀留在那里辅佐他,让夏说以相国的职位守代郡。
  2. 公元前202年,刘邦率领大军向东攻击楚国。他派人告诉赵国,希望一起行动。陈馀回答说:“如果汉朝杀了张耳,那么我就听从他们的号召。”于是刘邦悬赏寻找和张耳长得相似的人。陈馀得到了一个头后,就派遣军队帮助刘邦。当刘邦在彭城西北遭遇挫败时,陈馀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他背叛了刘邦。刘邦派遣张耳和韩信共同攻破了赵国的井陉,并斩杀了陈馀于泜水之上,追杀了赵王歇于襄国。
  3. 公元前200年夏天,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公元前201年秋季,张耳去世,谥号为“景”,他的儿子张敖继承了王位。张敖娶了高祖的长女鲁元公主为妻,成为了王后。
  4. 公元前200年春天,刘邦从平城路过赵国。赵王一大早就亲自上朝为刘邦送行。刘邦坐着不动,辱骂他。赵相贯高和赵午年龄都超过了六十岁,他们是陈馀的老朋友。他们对陈馀说:“我们的大王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陈馀对他们说:“我们的父亲由于国家灭亡的原因,完全依赖于皇帝才得以恢复。陛下的恩德流布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身上,每一寸土地都在皇帝的统治之下。希望您不要再次说出这种冒犯的话。”贯高等十多个人相互说道:“我们不是这样的人。我们的国王是一个长者,不会背叛他的恩德。而且我们坚守道义,不会屈辱。现在皇帝侮辱我们的国王,所以我们必须杀死他。但是不能将他视为敌人对待。如果我们取得成功,就归功于我们的国王;如果我们失败了,只有我们自己会受到惩罚。”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战国末期的历史变迁。通过描绘陈馀和刘邦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张耳和赵王歇之间的政治斗争,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局势和人物性格。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热烈,充分展现了古代诗歌的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