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灌等或谗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王不容,亡而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使诸将,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复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以让无知,问曰:“有之乎?”无知曰:“有。”汉王曰:“公言其贤人何也?”对曰:“臣之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于胜败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令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耳。盗嫂、受金又安足疑乎?”汉王召平而问曰:“吾闻先生事魏不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臣居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大王所赐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以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这首诗出自《汉书·传·张陈王周传》,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写张陈王周的行为和言论,揭示了其虚伪、自私的本质。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绛、灌等或谗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王不容,亡而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使诸将,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复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以让无知,问曰:“有之乎?”无知曰:“有。”汉王曰:“公言其贤人何也?”对曰:“臣之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于胜败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令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耳。盗嫂、受金又安足疑乎?”

这段对话中绛、灌等人诬陷张陈王周,指责他反复无常、自私自利。他们列举了张陈王周在家中盗窃妻子的事例,以及他在魏国不被重用,在楚国不被信任,最后投奔刘邦的失败经历。他们进一步指出,张陈王周在刘邦面前夸耀自己的军事才能,实际上是为了骗取荣誉并获取赏赐。他们甚至暗示张陈王周可能会背叛刘邦,投靠敌人。

汉王询问张陈王周的贤良之处,无知回答说张陈王周擅长使用策略,能够提出有利的计策来帮助国家。他还强调张陈王周的忠诚,表示他不会背叛刘邦,而是会为刘邦出谋划策。

这首诗通过揭露张陈王周的虚伪和自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风气的不满。它揭示了一些权贵人物的虚伪面目和行为,同时也赞扬了那些真正具有才能和品德的人。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公正和道德观念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