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杀吾子!”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之阙下谢罪。然后太后、帝皆大喜,相与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然帝益疏王,不与同车辇矣。
三十五年冬,复入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梁山,有献牛,足上出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薨。
孝王慈孝,每闻太后病,口不能食,常欲留长安侍太后。太后亦爱之。及闻孝王死,窦太后泣极哀,不食,曰:“帝果杀吾子!”帝哀惧,不知所为。与长公主计之,乃分梁为五国,尽立孝王男五人为王,女五人皆令食汤沐邑。奏之太后,太后乃说,为帝壹餐。
诗句:梁王伏斧质,之阙下谢罪。
译文:梁王伏下斧质,到宫中向皇帝请罪。
注释:梁王:指汉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刘武,即梁孝王。伏斧质:古代的一种酷刑,将犯人的头用斧子砍下来放在席子上。之阙下:到皇宫门前。谢罪:向皇帝认错,表示愿意承担错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梁王在犯下错误后,为了赎罪而主动前往皇宫请罪的情景。诗中体现了梁王对皇帝的敬畏和对自己过错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制观念和皇权至上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