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炙盭。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惠王,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炙盭。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天下之势方倒县。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嫚侮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致金絮采缯以奉之。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非亶倒县而已,又类辟,且病痱。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五尺以上不轻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
诗句解析与译文: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注释与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当时社会政治的混乱和危机。”天下之势方病大瘇”意味着国家处于严重的健康问题中,”一胫之大几如要”和”一指之大几如股”比喻了身体各部分的异常状态,暗示了身体内部的问题同样严重。”平居不可屈信”和”一二指搐”则描述了日常生活的不便与痛苦,”身虑亡聊”强调了整个国家的前途未卜和人民的痛苦。最后一句警告说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未来即使有医术高明的人也无法治愈。
“天下之势方倒县。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
注释与赏析:这里的“倒县”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的颠倒局势,天子高高在上,而百姓却处于低下。这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不平等。这种矛盾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民的困苦。
“今匈奴嫚侮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致金絮采缯以奉之。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非亶倒县而已,又类辟,且病痱。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
注释与赏析:这部分进一步揭示了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及其后果。”匈奴嫚侮侵掠”指的是匈奴的无理取闹和侵略行为,给汉朝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尽管汉朝每年向匈奴提供金絮采缯以示敬意(”金絮采缯”是一种贵重的礼物),但匈奴的挑衅并未因此而停止,反而使汉朝的边境更加紧张。同时,汉朝对匈奴的征讨(”夷狄征令”)显示了统治者的权威,而对内对民众的征收则是臣下的礼仪。这种内外政策的反差让整个国家陷入了困境。
“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
注释与赏析:这句话表明虽然国家需要医治,但统治者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只能让人感到悲伤和无力。
综合分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入的分析,描绘了汉朝时期政治上的混乱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它反映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和对外政策上的失误,导致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诗人通过犀利的文笔,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社会正义和公正的强烈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