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使管子愚人也则可,管子而少知治体,则是岂可不为寒心哉!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奸人几幸,而众心疑惑。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几幸,而群臣众信,上不疑惑!此业壹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可为长叹息者此也。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而殷受之。殷为天子,二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见于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昔者成王幼在襁抱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故乃孩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故择其所耆,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学。学者,所学之官也。《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逾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则德智长而治道得矣。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瞽史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三代之礼: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行以鸾和,步中《采齐》,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其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

《汉书·贾谊传》是班固所著的一篇历史传记,记录了西汉初期著名学者、文学家贾谊的生平及其思想成就。该传记不仅展现了贾谊的个人才华和政治理念,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文本的详细解析:

  1. 贾谊的生平
  • 出生和教育:贾谊,字子长,洛阳人,年仅十八岁时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被河南守吴公所赏识。
  • 仕途经历:吴公征召他担任廷尉,后因政治变迁,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尽管在政治生涯中经历了起伏,贾谊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心。
  1. 政治观点
  • 改革建议:贾谊认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应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表明他对政治制度的改进抱有积极态度。
  • 治国理念:他的治国理念强调礼与义的重要性,提倡君臣父子之间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公正,这些主张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1. 文化贡献
  • 文学成就:贾谊不仅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在作品中展示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对后世影响深远。
  • 学术传承:他的著作如《陈政事疏》、《治安策》等,对后世的政治哲学和法律体系有较大影响,成为研究中国古典政治思想的宝贵资料。
  1. 个人品质
  • 道德情操:贾谊被描绘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其人格魅力和道德操守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 忧国忧民:他的一生体现了深切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的关怀,这种精神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历史评价
  • 学术认可:历史学家刘向高度评价贾谊,认为他的王佐之才和对治国理政的见解不亚于古代名相伊尹、管仲等。
  • 历史作用:贾谊的政治观点和改革主张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他本人未能亲历许多政治变革的成功或失败。

从《汉书·贾谊传》中可以了解到贾谊作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文学家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他的理念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引用,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谊的学习和思考,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