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后闻陵降,上怒甚,责问陈步乐,步乐自杀。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糵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初,上遣贰师大军出,财令陵为助兵,及陵与单于相值,而贰师功少。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诗句: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

译文:李广战败后,其部队距离边境有上百里的路程。消息传到皇帝那里,他想要李广继续作战。于是下令召见李广的母亲和妻子,让他们让占卜师来看一下李广的命数,但无死亡迹象。之后听说李广已经投降了匈奴,皇上非常生气,责问陈步乐,陈步乐自杀。群臣都指责李广有罪,皇上于是询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极力赞扬李广,说:“李广对父母孝顺,与士兵同生共死,常常奋不顾身地为国家分忧解难。他平时积攒的粮食足以养家糊口,具有古代名将的风格。现在他因一次失败就全家族丧生,而一个忠心于国、不惧牺牲的士兵却反而受到诋毁。况且李广带领的士卒不过五千人,深入到戎马之地;面对数万敌人的大军,对方尚且顾不上救死扶伤,全力应对。李广率领的弓箭手们转战千里,箭尽路穷之际,士兵们张空拳,冒着白刃的危险,向北冲锋,为了国家而奋战。即使古代的英雄将领也不过如此。尽管身陷重围,但他摧毁的敌人也足以在天下流传。他的不死,应该是想报答汉朝。”

注释:

  • 陵败处: 李广在战斗中失败的地方。
  • 去塞百余里: 离边塞有一百多里的距离。
  • 边塞以闻: 边塞的官员报告此事。
  • 上欲陵死战: 汉武帝想要李广继续战斗。
  • 召陵母及妇: 命令召见李广的母亲和妻子。
  • 相者视之: 占卜师为李广看相。
  • 无死丧色: 占卜的结果没有发现死亡的迹象。
  • 后闻陵降: 后来听说李广已经投降了匈奴。
  • 上怒甚: 汉武帝非常愤怒。
  • 责问陈步乐: 责怪陈步乐的失职。
  • 步乐自杀: 陈步乐因被责问而自杀。
  • 群臣皆罪陵: 所有的大臣都认为李广有罪。
  • 以问太史令司马迁: 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
  • 迁盛言: 司马迁极力称赞李广。
  • 陵事亲孝,与士信: 李广对父母孝顺,对士兵讲信用。
  • 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经常奋不顾身地为国家分忧。
  • 其素所畜积也: 他平时积攒的东西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
  • 有国士之风: 有国家的大将风范。
  • 今举事一不幸: 现在因为一次失败。
  • 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糵其短: 保全身体保住妻儿的臣子随之挑拨离间其缺点。
  • 诚可痛也: 确实令人痛心疾首。
  • 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 李广带领的步兵不满五千,深入到兵荒马乱之地。
  • 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 抵挡着数万敌军的进攻,敌人连救死扶伤的机会都没有,全部调动了所有能拉弓的士兵一起围攻他们。
  • 虽古名将不过也: 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
  •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虽然本人陷入失败,但是他摧毁的敌人足够在天下流传。
  •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如果那个不死的人是想要报答汉朝的话。

赏析:
《汉书·李广苏建传》通过记载李广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勇敢善战的将军的形象。李广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却因一次小败而被冤屈。司马迁通过对这次事件的详细记录和叙述,不仅揭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文章语言简洁明了,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它不仅是了解汉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和英雄人物的重要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