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诗句翻译
诗句1: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译文: 苏武的妻子赏赐他几十头牛和羊。
注释: “自”意为“亲自”,“赐”意为“给与”,“武”是苏武的字。这句表达了苏武被其妻子所赐予的生活物资。
诗句2:**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
译文: 后来李陵再次来到北海上,告诉苏武:“一个名叫区脱的人捕获了云中城的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着白衣,说是皇帝去世了。”
赏析: 这里描绘了李陵与苏武重逢的场景,并透露出匈奴内部的消息。李陵的话可能让苏武感到震惊和不安。
诗句3:** 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译文: 苏武听到这个消息后,向南方向号啕大哭,血流满面,几乎有几个月的时间都处于悲痛之中。
注释: “乡”意为“向”,“号哭”表示极度悲伤的哭泣声,“欧血”指的是流血过多,“旦夕”表示早晚,此处指时间持续很长。
诗句4: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译文: 昭帝在位几年之后,汉朝与匈奴达成和解。
注释: “即位”指的是开始统治,“和亲”指的是和平相处。这句话说明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即汉朝为了稳定边疆,主动与匈奴建立和平关系。
赏析: 这一部分反映了汉朝在处理对外关系上的策略,以及昭帝时期的外交政策。通过和亲,汉朝希望缓和与匈奴的矛盾,为国内发展赢得和平环境。
诗句5: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译文: 汉朝寻求苏武等人的下落,而匈奴却撒谎称苏武已死。
注释: “诡”意为“虚假”,“言”指“说”。这句话表明了苏武在匈奴的处境。
诗句6: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
译文: 后来汉朝的使者再次访问匈奴,常惠请求看守者一同前往,得以夜间见到汉朝使者。
赏析: 常惠的行动显示了他不畏艰险的勇气和对使命的忠诚。他的请求得到了满足,这为后续的会谈奠定了基础。
诗句7: 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
译文: 常惠详细地为自己辩解,并教导汉朝使者如何告知单于真实情况,声称在上林苑中射到了一只大雁,雁脚上有书信,上面写着他们被囚禁在荒废的地方。
注释: “具”意为“全部”,这里的“自陈过”指的是自己陈述罪责。
诗句8: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译文: 汉朝使者听后非常高兴,按照常惠的说法责备了单于。单于看到身边的人后感到惊讶,并向汉朝使者道歉说:“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注释: “如”意为“依照”,“视”指看。
诗句9: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译文: 李陵设宴庆贺苏武,他说:“如今你回到汉朝,在匈奴名声显赫,功劳显赫于汉朝。即使古代的典籍和画像也比不上你的贡献。”
赏析: 李陵在这里赞扬苏武的功绩,认为他的名声超越了任何文字记载或绘画表现。这不仅是对苏武个人的认可,也是对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的肯定。
诗句10: 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译文: 苏武站起来跳舞,唱道:“经过万里沙漠,跨越沙漠边界,为了君王奋勇杀敌。道路艰难直至尽头,箭矢和武器都被摧毁。士兵已经消灭,我的名字已经黯淡无光。母亲已经去世,虽然想报答恩情又该到哪里去呢?”
注: 苏武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忠诚、牺牲和无奈。他不仅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时也承受着内心的痛苦。
诗句11: 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译文: 苏武流下了几行泪水,因此与苏武断绝关系。
注: “决”意为“断绝”、“结束”。这句话表达了苏武与过去的自我告别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