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安者,临菑人也。以故丞相史上书,曰:
臣闻《邹子》曰:“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调五声使有节族,杂五色使有文章,重五味方丈于前,以观欲天下。彼民之情,见美则愿之,是教民以侈也。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未不可徒得,故搢绅者不惮为诈,带剑者夸杀人以矫夺,而世不知愧,故奸轨浸长。夫佳丽珍怪固顺于耳目,故养失而泰,乐失而淫,礼失而采,教失而伪。伪、采、淫、泰,非所以范民之道也。是以天下人民逐利无已,犯法者众。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使贫富不相耀以和其心。心既和平,其性恬安。恬安不营,则盗贼销,盗贼销,则刑罚少;刑罚少,则阴阳和,四时正,风雨时,草木畅茂,五谷蕃孰,六畜遂字,民不夭厉,和之至也。”
严安,临菑人,以故丞相史的身份撰写此文,其内容如下:
臣闻《邹子》曰:“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调五声使有节族,杂五色使有文章,重五味方丈于前,以观欲天下。彼民之情,见美则愿之,是教民以侈也。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未不可徒得,故搢绅者不惮为诈,带剑者夸杀人以矫夺,而世不知愧,故奸轨浸长。夫佳丽珍怪固顺于耳目,故养失而泰,乐失而淫,礼失而采,教失而伪。伪、采、淫、泰,非所以范民之道也。是以天下人民逐利无已,犯法者众。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使贫富不相耀以和其心。心既和平,其性恬安。恬安不营,则盗贼销,盗贼销,则刑罚少;刑罚少,则阴阳和,四时正,风雨时,草木畅茂,五谷蕃孰,六畜遂字,民不夭厉,和之至也。
注释:严安,临邑人,因担任过旧时丞相的史官,所以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邹子”。邹子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他的思想被记录在《荀子·非相篇》中。《邹子》中的这句话大意是说政治、教育、礼仪、文饰这些东西是用来补救人的不足的。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解决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应当放弃不用;如果改变它,就应当改弦更张,因此只有保持一贯的原则而不轻易改变的人,才可以说是达到了治理的最高境界。现在天下百姓都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他们喜欢豪华奢侈的车子和衣服,以及装饰华丽的宫殿和房屋。他们还追求五音的和谐与美感,追求色彩和图案的美丽。他们还对各种美食赞不绝口,甚至不惜浪费大量的金钱。这些做法都是引导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从而忽略了内心的安宁和平静。这种心态导致人们在道德上逐渐堕落,行为越来越恶劣。严安认为,这种风气如果不加以制止,将会使社会陷入混乱,甚至出现无法控制的灾难。因此他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建立一套制度来防止人们的过度放纵,让贫穷和富有的人们能够相互尊重,内心平和。这样社会才能稳定下来,百姓的生活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赏析:严安的文章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他强调治国要遵循中庸原则,即不偏激,不过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是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和内心的安定。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百姓生活的幸福安康。同时,严安也意识到,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是由于人们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导致的道德滑坡和心理失衡。因此,他提出了通过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防止过度放纵和追求物欲的做法。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