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周有天下,其治三百余岁,成、康其隆也,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及其衰,亦三百余年,故五伯更起。伯者,常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天子。五伯既没,贤圣莫续,天子孤弱,号令不行。诸侯恣行,强陵弱,众暴寡。田常篡齐,六卿分晋,并为战国,此民之始苦也。于是强国务攻,弱国修守,合从连衡,驰车毂击,介胄生虮虱,民无所告诉。
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皇帝,一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钟虡,示不复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乡使秦缓刑罚,薄赋敛,省繇役,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佞巧,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风,循其故俗,为知巧权利者进,笃厚忠正者退,法严令苛,谄谀者众,日闻其美,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强胡,辟地进境,戍于北河,飞刍挽粟以随其后。又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攻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地,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乏绝,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陈胜、吴广举陈,武臣、张耳举赵,项梁举吴,田儋举齐,景驹举郢,周市举魏,韩广举燕,穷山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然本皆非公侯之后,非长官之吏,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壤长地进,至乎伯王,时教使然也。秦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
”`
臣闻周有天下,其治三百余岁,成、康其隆也,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及其衰,亦三百余年,故五伯更起。伯者,常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天子。五伯既没,贤圣莫续,天子孤弱,号令不行。诸侯恣行,强陵弱,众暴寡。田常篡齐,六卿分晋,并为战国,此民之始苦也。于是强国务攻,弱国修守,合从连衡,驰车毂击,介胄生虮虱,民无所告诉。
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皇帝,一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钟虡,示不复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乡使秦缓刑罚,薄赋敛,省繇役,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佞巧,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风,循其故俗,为知巧权利者进,笃厚忠正者退,法严令苛,谄谀者众,日闻其美,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强胡,辟地进境,戍于北河,飞刍挽粟以随其后。又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攻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地,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乏绝,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载,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陈胜、吴广举陈,武臣、张耳举赵,项梁举吴,田儋举齐,景驹举郢,周市举魏,韩广举燕,穷山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然本皆非公侯之后,非长官之吏,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壤长地进,至乎伯王,时教使然也。秦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
您提供的文本内容主要讲述了汉朝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和政治变化。这段文字描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严苛法律和政策给普通民众带来的苦难。秦始皇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和政策,包括废除了周朝的礼仪制度,推行了严格的刑法;同时实行重税政策,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些政策使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人因无法承受重税和徭役而选择自杀。此外,秦始皇还派遣军队进攻匈奴和其他边疆民族。然而,这些军事行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秦国陷入了长期的战乱和疲惫之中。
这段文本详细描绘了秦始皇统治下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动荡。通过叙述秦始皇的政策和战争对普通百姓造成的苦难,展示了秦始皇政策的失败之处。尽管他试图通过武力征服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最终却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经济的崩溃。这段描述反映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从中央集权到地方割据的转变。
该文本通过对秦始皇政策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这种描述不仅让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还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注释:
- 周有天下:指周朝时期中国处于统一状态。
- 成康其隆:指成康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繁荣。
- 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指秦始皇时代法律松弛,刑罚不再严格执行。
- 五伯更起:指春秋战国时期五个强大的诸侯国相继崛起。
- 贤圣莫续:指后来的君主没有能够接续前代的智慧和德行。
- 天子孤弱:指天子的地位和权威受到削弱。
- 强陵弱:指诸侯之间相互凌驾和欺凌弱小的国家。
- 田常篡齐:指齐国的田常通过政变夺取了齐国政权。
- 六卿分晋:指晋国六卿瓜分了晋国的权力。
- 为民之始苦:指老百姓开始遭受苦难。
- 并吞战国:指各国之间的纷争不断发生。
- 废井田,开阡陌:指废除传统的井田制(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 商君固西陲:指商鞅变法加强了对西部边境的防御力量。
- 富强之效也:指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
- 秦不改其故俗:指秦始皇虽然改变了一些政策,但仍保留了旧有的习俗和传统。
- 知巧权利者进:指那些掌握智慧和权力的人得到提拔和使用。
- 贵仁义:指重视仁义道德。
- 上笃厚:指君王本人性格敦厚、稳重。
- 佞巧:指善于迎合奉承的人。
- 变风易俗:指变革风气、改变习俗。
- 化于海内:指教化遍及全国。
- 缓刑罚:指减轻刑罚。
- 薄赋敛:指减少赋税负担。
- 劳役:指繁重的劳动和差役。
- 自经于道树:形容贫困和绝望的人们选择自杀或自残。
- 穷山通谷:指偏远山区和交通要道地区。
- 豪士并起:指豪杰之士纷纷崛起。
- 公侯之后:指封侯贵族的后代。
- 长官之吏:指担任官职的官员。
- 不起闾巷:指出身贫寒而非显贵家庭。
- 杖棘矜:指依靠棍棒维持生计。
- 不约而同会:指人们行动一致或想法相同。
- 壤长地进:指土地不断扩张。
- 伯王:指称霸一方的英雄。
- 变风易俗:指改变风俗习惯。
- 世教使然:表示某种现象或趋势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 周失之弱:指周朝由于内部衰弱导致对外无力抵御外敌的攻击。
- 秦失之强:指秦始皇由于过于追求强大而导致内部不稳和社会矛盾激化。
- 不变之患:指长期保持某种现状所带来的隐患。
40吾丘寿王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是《汉书》中记载的一位西汉时期人物传记,由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军、王贾等人撰写。
译文:
臣闻周代拥有天下长达三百多年。成王和康王的统治最为兴盛和繁荣,施行的刑法宽松了四十余年却没有真正执行。到了周朝的衰微时期,也延续了三百多年。因此五霸相继而起。其中伯者常常辅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杀暴虐、禁止邪恶,匡正海内,以此尊崇天子。五霸去世之后,无人能接续前代的智慧和德行,天子的地位变得孤立无助,号令无法贯彻下去。诸侯们各自为政,相互欺凌弱小的国家。田常篡夺了齐国的王位,六卿分割了晋国的权力。此后,民众开始饱受战乱之苦。强国致力于军事扩张,弱国只能固守城池;合纵和连横的策略频繁出现,战车互相撞击,士兵身披铠甲生活在极度的劳累之中;人民无处申诉冤情。
到了秦始皇统治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他吞并了整个中国,自称皇帝,建立了统一的政权。他下令销毁各种礼仪制度,废除了许多繁琐的法律条文;同时实行重税政策,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这些政策使得普通民众生活在极为艰难的境地,许多人因无法承受重税和徭役而选择了自杀的道路。秦始皇还派遣军队攻击周边的民族国家:北方的匈奴、西域的戎族、南方的越族等。这些军事行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让秦国陷入了长期的战争疲劳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朝逐渐走向衰落。陈胜、吴广等人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朝的统治;随后其他各路诸侯也纷纷起兵响应。项羽、刘邦等将领在各地展开了激战;最终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身亡。秦朝也因此灭亡了。
这段历史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在不同朝代的变迁和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与其统治者的政策和行为密切相关。秦始皇的政策虽然在短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