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难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还踵而身为禽,吴、楚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

间者,关东五谷数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民宜有不安其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故虽有强国劲兵,陛下逐走兽,射飞鸟,弘游燕之囿,淫从恣之观,极驰骋之乐,自若。金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帷幄之私、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而天下无宿忧。名何必复、子,俗何必成、康!虽然,臣窃以为陛下天然之质,宽仁之资,而诚以天下为务,则禹、汤之名不难侔,而成、康之俗未必不复兴也。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背依摄袂而揖王公,此陛下之所服也。臣闻图王不成,其敝足以安。安则陛下何求而不得,何威而不成,奚征而不服哉?

以下是根据《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整理出的相关译文和赏析:

  • ### 原文
    汉兴,诸侯皆弱,吴、楚等闲霸,衡山、九江群盗并起,征伐不宁,海内涂炭。天子使御史大夫晁错削诸候之地,而填以厉兵。(帝初即位,用晁错为内朝臣。)错为文吏,不知时变,务治大狱;事少舒缓,不用其议。错常称说武安侯田蚡,蚡所居上林中,与丞相陈平及卫尉卫青俱好猎,相与纵宾客为奸。(武帝即位数年,诛灭三族。)

译文

汉朝建立以来,诸侯国都势力衰弱,吴、楚等国趁机扩张权势,衡山国、九江国等地的盗贼蜂拥而起,征伐战争频繁发生,天下混乱不安。汉武帝派御史大夫晁错削减各诸侯国的封地,并派遣军队镇压。晁错身为朝廷文官,却不懂时机,只知处理重案;行事过于急躁,不采纳他人意见。晁错经常向丞相陈平和卫尉卫青(都是汉武帝宠信的人)游说献策,但两人却互相勾结,一起纵容自己的宾客进行欺诈。

赏析

本文节选自《汉书·传》,作者班固通过叙述汉代初期的政治动荡,揭示了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对国家造成的混乱和破坏。文章从描述诸侯国的权力衰落开始,进而指出了中央集权的加强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问题。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反映了皇帝对于政治改革的决心和行动,以及这些改革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关键语句

  • “汉兴,诸侯皆弱,吴、楚等闲霸,衡山、九江群盗并起,征伐不宁,海内涂炭。”
  • “天子使御史大夫晁错削诸候之地,而填以厉兵。”

本文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述,更深刻地揭示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变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