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八年,自以为国家兴榷管之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怨望霍光,与上官桀等谋反,遂诛灭。
王,济南人也。以郡县吏积功,稍迁为被阳令。武帝末,军旅数发,郡国盗贼群起,绣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胜之过被阳,欲斩,已解衣伏质,仰言曰:“使君颛杀生之柄,威震郡国,令夏斩一,不足以增威,不如时有所宽,以明恩贷,令尽死力。”胜之壮其言,贳不诛,因与相结厚。
胜之使还,荐,征为右辅都尉,守右扶风。上数出幸安定、北地,过扶风,宫馆驰道修治,供张办。武帝嘉之,驻车,拜为真,视事十余年。昭帝时为御史大夫,代车千秋为丞相,封宜春侯。明年薨,谥曰敬侯。
子谭嗣,以列侯与谋废昌邑王立宣帝,益封三百户。薨,子咸嗣。王莽妻即咸女,莽篡位,宜春氏以外戚宠。自传国至玄孙,莽败,乃绝。
桑弘羊,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财政专家和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他的一生与汉朝的政治和经济紧密相连,通过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改革和财政政策,极大地增强了中央集权并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以下是对其生平及贡献的具体介绍:
- 政治生涯的开端
- 入仕早期:桑弘羊于十三岁时被征召入宫,担任侍中。这一经历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也显示了他从小展现出的智慧和对朝廷事务的熟悉。
- 参与国家大事:在汉武帝的支持下,他参与了多项国家大事,包括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政策的实施,有效打击了富商大贾及地方割据势力。
- 与霍光的关系:桑弘羊与大将军霍光关系密切,但由于政治观点分歧,最终被卷入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中,不幸被杀,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 经济政策的贡献
- 盐铁官营:推行盐铁官营政策,这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措施,旨在控制和调节国家对重要物资的生产和分配。通过这种制度,桑弘羊有效地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同时减少了民间对私盐的控制,从而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控制力。
- 算缗告缗政策:实行算缗和告缗政策,这两项政策主要针对商人和地主进行财产调查,以增加税收。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当时的商业环境,但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税收的增加和市场的规范化。
- 文化与教育的影响
- 教育背景:虽然史书对他的少年时代记载不多,但他在成为官员后,仍积极参与朝政和文化事业。例如,他在任御史大夫期间,推动了多项学术与文化的活动,如选拔和使用人才,以及推广儒学教育等。
- 文学成就:桑弘羊本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思想潮流,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遗产与评价
- 政治遗产:尽管因政治原因而未能看到自己的全部政绩发挥,桑弘羊的政策和改革无疑为汉朝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支持。他的政策加强了中央的财政和军事能力,为后续的汉朝盛世奠定了基础。
- 历史评价:在历史上,桑弘羊因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贡献而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然而,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他也被一些历史学家所批评,认为其过于追求中央集权,有时可能忽视了地方的利益和民众的感受。
桑弘羊作为西汉时期的政治家、财政专家,通过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改革和财政政策,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他的政策不仅在当时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然而,历史的复杂性使得他的政策在某些时候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历史评价的多元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