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敞,华阴人也。给事大将军莫府,为军司马,霍光爱厚之,稍迁至大司农。元凤中,稻田使者燕仓知上官桀等反谋,以告敞。敞素谨累事,不敢言,乃移病卧。以告谏大夫杜延年,延年以闻。苍、延年皆封,敞以九卿不辄言,故不得侯。后迁御史大夫,代王为丞相,封安平侯。
明年,昭帝崩。昌邑王征即位,淫乱,大将军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王更立。议既定,使大司农田延年报敞。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洽背,徒唯唯而已。延年起至更衣,敞夫人遽从东箱谓敞曰:“此国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使九卿来报君侯。君侯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与无决,先事诛矣。”延年从更衣还,敞、夫人与延年参语许诺,请奉大将军教令,遂共废昌邑王,立宣帝。宣帝即位月余,敞薨,谥曰敬侯。子忠嗣,以敞居位定策安宗庙,益封三千五百户。
诗句:杨敞,华阴人也。
译文:杨敞,是华阴人。他曾经在大将军霍光的府中担任职务,后来因为军司马一职,得到了霍光的厚爱和提拔,逐渐升至大司农。元凤年间,稻田使者燕仓发现上官桀等人企图谋反的情况,并向杨敞报告了此事。但杨敞平时谨慎行事,害怕事情泄露,便假装生病卧床不起,将情况告诉了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将消息上报给了皇帝。由于杨敞没有直接向皇帝报告,所以没有得到封赏。后来杨敞被升任为御史大夫,接替王成为丞相,被封为安平侯。
赏析:这首诗通过记录杨敞的故事,展现了他的政治生涯以及他在关键时刻的抉择。杨敞虽然因为谨慎而避免了直接参与谋反事件,但他的行为也反映了古代官场中的一种现象,即官员们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往往会有所顾忌,以避免触怒上级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种谨慎的态度在当时的官场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导致杨敞未能获得更高官职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