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守坟墓;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玄成字少翁,以父任为郎,常侍骑。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载送之,以为常。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繇是名誉日广。以明经擢为谏大夫,迁大河都尉。
初,玄成兄弘为太常丞,职奉宗庙,典诸陵邑,烦剧多罪过。父贤以弘当为嗣,故敕令自免。弘怀谦,不去官。及贤病笃,弘竟坐宗庙事系狱,罪未决。室家问贤当为后者,贤恚恨不肯言。于是贤门下生博士义倩等与宗家计议,共矫贤令,使家丞上书言大行,以大河都尉玄成为后。贤薨,玄成在官闻丧,又言当为嗣,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征至长安,既葬,当袭爵,以病狂不应召。大鸿胪奏状,章下丞相、御史案验。玄成素有名声,士大夫多疑其欲让爵辟兄者。案事丞相史乃与玄成书曰:“古之辞让,必有文义可观,故能垂荣于后。今子独坏容貌,蒙耻辱,为狂痴,光耀暗而不宣。微哉!子之所托名也。仆素愚陋,过为宰相执事,愿少闻风声。不然,恐子伤高而仆为小人也。”玄成友人侍郎章亦上疏言:“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玄成,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而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实不病,劾奏之。有诏勿劾,引拜。玄成不得已受爵。宣帝高其节,以玄成为河南太守。兄弘太山都尉,迁东海太守。
汉章帝年间贤才之风采
韦贤,字长孺,是鲁国邹人。他的先祖韦孟,原本居住于彭城,为楚元王的傅,其子夷王刘郢客和孙子刘戊皆不遵王道,韦孟作诗风谏,后辞去官职并迁居至邹地。韦贤以其家学渊源,深得儒家经典精髓,尤其精通《礼》、《尚书》,以传播儒家文化为己任。
初任郎官的韦贤,以父亲的嘱托,常伴随皇帝左右。他虽年少好学,但更注重继承父志,勤勉工作。他谦逊待人、与人为善,无论是步行遇见朋友还是步行的贫贱者,都会主动让行。他对人的谦恭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让他在社会上广受赞誉。
宣帝时期,韦贤被征为谏大夫,后升任大河都尉。然而,由于家族中曾有不当行为,他始终未能正式继位。直到章帝时期,他通过一系列努力,终于被选为河南太守,继续他的行政之路。
在担任河南太守期间,韦贤不仅治理有方,还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他曾上书建议朝廷选拔贤能之士,加强中央集权,并改善地方治理。他的这些举措,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尽管身处高位,韦贤却始终保持着低调的生活态度。他在面对朝廷召请时,因患病推辞未赴。后来,他因病重请求免去官职,以示对朝廷及百姓的尊重。最终,他以疾病为由拒绝了朝廷的召唤,选择了隐退。
是对儒家理想的坚守与实践。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清正廉明。他的事迹,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敬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