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奏,天子异其意,答曰:“问奉:今园庙有七,云东徙,状何如?”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
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及匡衡为丞相,奏徙南北郊,其议皆自奉发之。
奉以中郎为博士、谏大夫,年老以寿终。子及孙,皆以学在儒官。
李寻字子长,平陵人也。治《尚书》,与张孺、郑宽中同师。宽中等守师法教授,寻独好《洪范》灾异,又学天文月令阴阳。事丞相翟方进,方进亦善为星历,除寻为吏,数为翟侯言事。帝舅曲阳侯王根为大司马票骑将军,厚遇寻。是时多灾异,根辅政,数虚己问寻。寻见汉家有中衰厄会之象,其意以为且有洪水为灾,乃说根曰:
诗句:
译文:
上书后,皇上对他的意图颇为惊讶,并回复说:“问奉,如今宗庙祭祀场所有七个,你提到将它们迁移到东方,情况如何?”奉回答说:“昔日成王迁都于洛阳之时,周公的《殷命》中记载了迁徙殷商之事,陛下对于这些事情都是非常清楚的。没有圣人的智慧,是不能改变天下的法则的。臣奉虽然愚蠢笨拙、狂妄迷惘,但还是希望陛下能够宽恕。”
注释:
- 书奏:上书进献奏章。
- 天子:这里指皇帝。
- 异其意:对他的提议感到惊讶。
- 答:回复。
- 问奉:询问奉的人。
- 今园庙有七:现在宗庙祭祀的场所有七个。
- 云东徙:提到要将它们迁往东方。
- 状何如:情况怎么样。
- 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奉回答说。
- 昔成王徙洛:过去成王迁都洛阳。
- 般庚迁殷:商朝末年,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成王迁都洛阳时,曾派召公前往殷地,宣布成王者的命令,并帮助成王在殷地举行各种礼仪活动。
- 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他所提到的避开和选择,都是为了符合陛下的意愿。
- 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如果没有圣人的智慧和才能,就无法改变天下的法则。
- 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我奉承愚蠢而狂妄迷惘,只是恳请陛下能够宽恕。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为奉的官员向皇帝提出关于宗庙祭祀场所搬迁的建议,皇帝对此表示惊讶,并要求奉解释其意图。奉在回答中提到了成王迁都洛阳的历史事件,强调了迁都的目的是为了顺应陛下的意愿,而不是因为需要解决洪水等问题。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君臣之间的互动以及奉的谦逊态度。同时,诗中的问答形式也体现了古代文言文的特点,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精炼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