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复为护羌将军转校尉,护送军粮委输。而羌人反,绝转道,兵数万围尊。尊以千余骑奔突羌贼。功未列上,坐擅离部署,会赦,免归家。
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耶?”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尊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其威信。博士郑宽中使行风俗,举奏尊治状,迁为东平相。
是时,东平王以至亲骄奢不奉法度,傅相连坐。及尊视事,奉玺书至庭中,王未及出受诏,尊持玺书归舍,食已乃还。致诏后,竭见王,太傅在前说《相鼠》之诗。尊曰:“毋持布鼓过雷门!”王怒,起入后宫。尊亦直趋出就舍。先是,王数私出入,驱驰国中,与后姬家交通。尊到官。召敕厩长:“大王当从官属,鸣和鸾乃出,自今有令驾小车,叩头争之,言相教不得。”后尊朝王,王复延请登堂。尊谓王曰:“尊来为相,人皆吊尊也,以尊不容朝廷,故见使相王耳。天下皆言王勇,顾但负责,安能勇?如尊乃勇耳。”王变色视尊,意欲格杀之,即好谓尊曰:“愿观相君佩刀。”尊举掖,顾谓傍侍郎:“前引佩刀视王,王欲诬相拔刀向王邪?”王情得,又雅闻尊高名,大为尊屈,酌酒具食,相对极欢。太后徵史奏尊:“为相倨慢不臣,王血气未定,不能忍。愚诚恐母子俱死。今妾不得使王复见尊。陛下不留意,妾愿先自杀,不忍见王之失义也。”尊竟坐免为庶人。大将军王凤奏请尊补军中司马,擢为司隶校尉。
《汉书·传·赵尹韩张两王传》逐句释义及赏析
起家
赵匡、尹翁归、韩延寿、张敞、王尊、王章等六位大臣,在西汉时期以清廉能干而闻名。他们的故事被记录在《汉书》中,形成了“廉能”的典范。
复为护羌将军转校尉,护送军粮委输
赵匡曾担任过护羌将军和校尉,负责运送军粮给前线部队。这段经历展现了他作为将领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贡献。
而羌人反,绝转道,兵数万围尊。尊以千余骑奔突羌贼。功未列上,坐擅离部署,会赦,免归家
在此事件中,赵匡率领千余骑兵,勇敢地抵抗羌人的攻击。尽管他的功劳没有被正式记载,但在赦免后,他还是选择回家。这反映了他对个人安危的考虑以及忠诚于国家的情操。
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
涿郡太守徐明推荐赵匡,称他不适宜长期在乡村任职。因此,他被调任为郿县令,并升为益州刺史。这表明了徐明对赵匡才能的认可和对他职业生涯的提拔。
是时,东平王以至亲骄奢不奉法度,傅相连坐
此段描述了东平王因家人骄奢不遵法度而被牵连受罚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法律观念和个人行为与法律之间的紧张关系。
及尊视事,奉玺书至庭中,王未及出受诏,尊持玺书归舍,食已乃还。致诏后,竭见王,太傅在前说《相鼠》之诗。尊曰:“毋持布鼓过雷门!”王怒,起入后宫。尊亦直趋出就舍。
赵匡在处理政务期间接到诏书,但尚未来得及离开官舍接受皇帝的命令。他机智地通过一首诗回应,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而不直接对抗。
尊谓王曰:“尊来为相,人皆吊尊也,以尊不容朝廷,故见使相王耳。天下皆言王勇,顾但负责,安能勇?如尊乃勇耳。”王变色视尊,意欲格杀之,即好谓尊曰:“愿观相君佩刀。”尊举掖,顾谓傍侍郎:“前引佩刀视王,王欲诬相拔刀向王邪?”王情得,又雅闻尊高名,大为尊屈,酌酒具食,相对极欢。太后徵史奏尊:“为相倨慢不臣,王血气未定,不能忍。愚诚恐母子俱死。今妾不得使王复见尊。陛下不留意,妾愿先自杀,不忍见王之失义也。”尊竟坐免为庶人。大将军王凤奏请尊补军中司马,擢为司隶校尉。
在这一事件中,赵匡面对强大的压力和威胁,但他的坚定立场和智慧应对使得他免受伤害。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结语:
《汉书·传·赵尹韩张两王传》不仅是一篇记录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深刻描绘了他们的品质和精神风貌。这些历史故事激励我们学习他们的正直、勇气和智慧,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从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中获得启示,不断追求卓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