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行道人遍持其书。上以问将军中朝臣,皆对曰:“忠臣不显谏,大臣奏事不宜漏泄,令吏民传写流闻四方。‘臣不密则失身’,宜下廷尉治。”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事未决,给事中博士申咸、炔钦上书言:“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发愤懑,奏封事,不及深思远虑,使主簿书,漏泄之过不在丹。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尚书劾咸、钦:“幸得以儒官选擢备腹心,上所折中定疑,知丹社稷重臣,议罪处罚,国之所慎,咸、钦初傅经义以为当治,事以暴列,乃复上书妄称誉丹,前后相违,不敬。”上贬咸、钦秩各二等。遂策免丹曰:“夫三公者,朕之腹心也。辅善相过,匡率百僚,和合天下者也。朕既不明,委政于公,间者阴阳不调,寒暑失常,变异屡臻,山崩地震,河决泉涌,流杀人民,百姓流连,无所归心,司空之职尤废焉。君在位也出入三年,未闻忠言嘉谋,而反有朋党相进不公之名。乃者以挺力田议改币章示君,君内为朕建可改不疑;以君之言博考朝臣,君乃希众雷同,外以为不便,令观听者归非于朕。朕隐忍不宣,为君受愆。朕疾夫比周之徒虚伪坏化,寝以成俗,故屡以书饬君,几君省过求己,而反不受,退有后言。及君奏封事,传于道路,布闻朝市,言事者以为大臣不忠,辜陷重辟,获虚采名,谤讥匈匈,流于四方。腹心如此,谓疏者何?殆谬于二人同心之利焉,将何以率示群下,附亲远方?朕惟君位尊任重,虑不周密,怀谖迷国,进退违命,反复异言,甚为君耻之,非所以共承天地,永保国家之意。以君尝托傅位,未忍考于理,已诏有司赦君勿治。其上大司空高乐侯印绶,罢归。”

诗句

1. 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

注释: “会有”指某事件发生;“上书言”即上奏书谈论;“古者以龟贝为货”指的是古代的货币主要是由龟和贝组成的龟贝货币;“今以钱易之”表示现今使用铜钱作为交易货币;“民以故贫”表明民众因此而贫穷;“宜可改币”则建议应该改变货币制度。

2. 丹对言可改。

注释: “丹对言”指的是何武王丹回答皇帝的询问;“可改”是建议可以改变当前的货币制度。

3. 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

注释: “章下有司议”指的是皇帝的诏令下发到相关部门讨论;“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表示各部门一致认为实行货币已有很长时间,改变它很困难。

4. 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

注释: “丹老人”指的是何武王丹年纪已高;“忘其前语”表示他忘记了之前的回答;“后从公卿议”指的是后来他听从了朝中大臣的建议。

译文

在一次上书中,何武王丹提出了一个关于改变货币制度的建议,主张恢复古代用龟贝做货币的传统,因为现在使用铜钱导致民众贫困。他的建议被皇帝采纳,于是相关部门进行讨论,但都坚持认为更改货币制度需要时间,难以立即实施。何武王丹虽然年岁已高,但却忘记先前的提议,最终听从了朝中大臣的意见。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何武王丹对当时货币制度的担忧以及他试图改革的想法。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货币形式,强调了货币变化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个人的记忆问题、政治环境的限制以及朝中大臣的反对,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执行。这首诗也展示了官员们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决策过程中的矛盾,反映了古代社会在经济政策制定上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