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卿,东海人也。事萧奋,以授后仓、鲁闾丘卿。仓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授沛闻人通汉子方、梁戴德延君、戴圣次君、沛庆普孝公。孝公为东平太傅。德号大戴,为信都太傅;圣号小戴,以博士论石渠,至九江太守。由是《礼》有大戴、小戴、庆氏之学。通汉以太子舍人论石渠,至中山中尉。普授鲁夏侯敬,又传族子咸,为豫章太守。大戴授琅邪徐良斿卿,为博士、州牧、郡守,家世传业。小戴授梁人桥仁季卿、杨荣子孙。仁为大鸿胪,家世传业,荣琅邪太守。由是大戴有徐氏,小戴有桥、杨氏之学。
胡母生字子都,齐人也。治《公羊春秋》,为景帝博士。与董仲舒同业,仲舒著书称其德。年老,归教于齐,齐之言《春秋》者宗事之,公孙弘亦颇受焉。而董生为江都相,自有传。弟子遂之者,兰陵褚大、东平赢公、广川段仲、温吕步舒。大至梁相,步舒丞相长史,唯赢公守学不失师法,为昭帝谏大夫,授东海孟卿、鲁眭孟。孟为符节令,坐说灾异诛,自有传。
诗句: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
译文:古代的学者们广泛研究六经,也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这些书籍是国家教育的基础,是圣人用来阐明道理、端正人伦、实现天下太平的基本法则。
关键词解释:
- 《六艺》:指的是六种古代的教育内容,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
- 王教:指天子所传授的教义和制度。
- 典籍:古代的书籍,这里特指儒家经典。
- 先圣:对先代圣人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
- 天道:自然界的规律和道理。
- 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伦理规范。
- 致至治之成法:达到理想的社会秩序和治理方法。
赏析:
《汉书·传·儒林传》记录了汉代儒家学者的活动和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国对教育和学术的重视。文中提到的“古之儒者”,不仅代表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实践,还涵盖了整个儒家学派的发展脉络。通过这段文字,可以了解到儒家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同时,文中还展示了当时学者们对经典的深入研究和传承,以及他们对当时社会政治秩序的贡献。这种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和追求,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