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苍字近君,东海郯人也。事夏侯始昌。始昌通《五经》,苍亦通《诗》、《礼》,为博士,至少府,授翼奉、萧望之、匡衡。奉为谏大夫,望之前将军,衡丞相,皆有传。衡授琅邪师丹、伏理斿君、颍川满昌君都。君都为詹事,理高密太傅,家世传业。丹大司空,自有传。由是《齐诗》有翼、匡、师、伏之学。满昌授九江张邯、琅邪皮容、皆至大官,徒众尤盛。

韩婴,燕人也。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韩生亦以《易》授人,推《易》意而为之传。燕、赵间好《诗》,故其《易》微,唯韩氏自传之。武帝时,婴尝与董仲舒论于上前,其人精悍,处事分明,仲舒不能难也。后其孙商为博士。孝宣时,涿郡韩生其后也,以《易》征,待诏殿中,曰:“所受《易》即先太傅所传也。尝受《韩诗》,不如韩氏《易》深,太傅故专传之。”司隶校尉盖宽饶本受《易》于孟喜,见涿韩生说《易》而好之,即更从受焉嘒

《汉书·儒林传》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所著历史传记的其中一篇,记载了西汉时期的儒学学者和他们的学术成就。以下是对《汉书·儒林传》诗句翻译及赏析:

  1. 诗学传承:在《汉书·儒林传》中,提到了“夏侯始昌通《五经》,亦通《诗》、《礼》”,说明夏侯始昌精通五经,包括《诗经》。同时,后苍也精通《诗经》和《礼经》,并担任博士。这反映了当时儒学教育中诗学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地区儒学学者的传承关系。

  2. 学术发展:书中还提到后苍曾侍奉夏侯始昌,夏侯始昌精通《五经》,后苍亦精通《诗》和《礼》。这展示了西汉时期儒学的广泛传播及其在不同学者之间的传承与发展。

  3. 教学影响:后苍不仅精通五经,还是研究《孝经》的专家,这表明他不仅传授儒家经典,还深入研究其他儒家经典。这一特点在当时的儒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了全面学习儒家学说的必要性。

  4. 教育贡献: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详细记录了后苍的教育背景和学术贡献,这不仅是对后苍个人的表彰,也是对整个儒学教育的肯定。这种记载方式有助于后世了解儒学的发展轨迹和教育传统。

《汉书·儒林传》通过具体的史实和详细的人物描述,展现了西汉时期儒学的深厚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代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