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延年字次卿,东海下邳人也。其父为丞相掾,延年少学法律丞相府,归为郡吏。以选除补御史掾,举侍御史。是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宣帝初即位,延年劾奏光“擅废立主,无人臣礼,不道”。奏虽寝,然朝廷肃焉敬惮。延年后复劾大司农田延年持兵干属车,大司农自讼不干属车。事下御史中丞,谴责延年何以不移书宫殿门禁止大司农,而令得出入宫。于是复劾延年阑内罪人,法至死。延年亡命。会赦出,丞相、御史府征书同日到,延年以御史书先至,诣御史府,复为掾。宣帝识之,拜为平陵令,坐杀不辜,去官。后为丞相掾,复擢好畤令。神爵中,西羌反,强弩将军许延寿请延年为长史,从军败西羌,还为涿郡太守。

时,郡比得不能太守,涿人毕野白等由是废乱。大姓西高氏、东高氏,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与牾,咸曰:“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宾客放为盗贼,发,辄入高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乱如此。延年至,遣掾蠡吾赵绣按高氏得其死罪。绣见延年新将,心内惧,即为两劾,欲先白其轻者观延年意,怒,乃出其重劾。延年已知其如此矣。赵掾至,果白其轻者,延年索怀中,得重劾,即收送狱。夜入,晨将至市论杀之,先所按者死,吏皆股弁。更遣吏分考两高,穷竟其奸,诛杀各数十人。郡中震恐,道不拾遗。

”`

解析:首先,需要将这首诗的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逐句解释其含义和背后的历史背景。最后对翻译后的诗句进行注释并附上赏析。

译文:严延年字次卿,是东海下邳人。他的父亲在丞相府担任掾吏,严延年少时跟随学习法律,后来在丞相府任职,后来又成为了郡县的官吏。他因为被选为御史掾,被任命为侍御史。当时,大将军霍光废黜了昌邑王,并尊立了宣帝。宣帝刚即位时,严延年上奏弹劾霍光“擅自废黜主君,缺乏臣子的礼节,不道德”。虽然这道奏疏最终被搁置,但朝廷对此仍保持敬畏和警惕。后来,严延年后又弹劾大司农田延年持兵干扰车驾,而大司农却自述没有干扰车驾。此事交给御史中丞处理,严延年因此受到谴责,质问他为什么不通过向宫殿的门传达命令来阻止大司农出宫门。于是,严延年再次弹劾大司农民工延年阑入罪人,按照法律应该处死。由于严延年的逃亡,他被赦免释放。在一次赦免之后,严延年先收到丞相、御史府的征书,于是前往御史府复职,后又被任命为平陵令,因杀了一个无罪的人而被免官。后来,他作为丞相掾,又被提拔为好畤令。神爵年间,西羌反叛,强弩将军许延寿请求严延年担任长史,协助他打败了西羌,后来他回到涿郡任太守。

注释:东海下邳 - 指严延年的故乡,东海郡下邳县;丞相掾 - 指的是在丞相府担任的小吏;选除补御史掾 - 指通过选拔任命的职务;侍御史 - 负责监察皇帝左右的重要官职;大将军霍光 - 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曾废黜昌邑王;宣帝 - 汉宣帝刘询,霍光的孙子;宣帝初即位 - 指宣帝刚刚继位;擅废立主 - 擅自废除或更改君主;无人臣礼,不道 - 缺乏臣子应有的礼节,不道德;举侍御史 - 担任侍御史;大司农持兵干属车 - 指大司农持有武器干扰皇帝的车驾;事下御史中丞 - 把此事交给御史中丞处理;劾奏光“擅废立主,无人臣礼,不道” - 弹劾霍光擅自废黜皇帝;掖县 - 位于今山东省境内的地名;涿郡 - 现在的河北省涿州市;丞相、御史府 - 指丞相和御史两府;平陵令 - 指严延年的官职;坐杀不辜 - 因误杀无辜者而被免职;后为丞相掾 - 指后来担任的官职;神爵中 - 汉代神爵年间;西羌反 - 指西羌族发动的叛乱;强弩将军许延寿 - 指东汉时期的将领、军事家许慎寿;长史 - 古代的一种官职;涿郡太守 - 指涿郡的郡守;郡比不得太守 - 指郡里没有人当太守;郡吏 - 指郡中的小吏;宾客放为盗贼 - 指一些宾客也从事了盗贼活动;道路张弓拔刃 - 指道路上到处都能看到持刀持枪的士兵;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 - 意思是宁愿违背一个做官的长官,也不要得罪一个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赵绣 - 指赵绣,严延年的同僚;蠡吾赵绣按高氏得其死罪 - 指赵绣根据事实查清了高家的罪行并将其处决;蠡吾赵掾至 - 指赵绣成为赵掾;发,辄入高氏,吏不敢追 - 说明高家势力强大到连官府都不敢追捕他们;浸浸日多 - 形容高家势力越来越嚣张;道路张弓拔刃 - 指人们在路上持刀持枪;然后敢行 - 指人们不敢行走了;其乱如此 - 指高家的势力已经变得非常猖獗;延年至,遣掾蠡吾赵绣按高氏得其死罪 - 即严延年派遣下属赵绣调查高家并依法惩处高家之人;蠡吾赵绣按高氏得其死罪 - 指赵绣查明真相后,将高家之人全部处决;蠡吾赵掾至 - 表示赵绣成为了赵国的掾吏;夜入,晨将至市论杀之 - 指深夜行动,早晨就执行了死刑;先所按者死,吏皆股弁 - 说明之前已经被处刑的高家的人员,他们的亲属也受到了株连;更遣吏分考两高…诛杀各数十人 - 指派更多官员彻查其他高家成员,并将他们处死;郡中震恐,道不拾遗 - 指高家势力已经引起了整个郡中人的恐慌;道不拾遗 - 指路上不再有丢失的东西,形容社会秩序混乱;郡中震恐,道不拾遗 - 意味着整个社会都已经陷入了恐惧和混乱之中。

赏析:严延年到京任御史,揭发大将军霍光专权,霍光虽被废黜,但朝廷仍然对他的行为感到畏惧。严延年之后又弹劾大司农田延年,因其持兵干扰御车而被逮捕。随后,严延年又弹劾高家,导致高家被诛杀数十口。严延年的正直和勇敢使他得到了宣帝的信任和提拔。然而,严延年的行为也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不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民的恐慌。

此诗通过对严延年一生事迹的叙述,展示了他的正直、勇敢和不畏强权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不安。严延年的故事激励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持正义和勇气,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