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汉使马邑人聂翁壹间阑出物与匈奴交易,阳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汉伏兵三十余万马邑旁,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护国将军以伏单于。单于既入汉塞,未至马邑百余里,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怪之,乃攻亭。时雁门尉史行徼,见寇,保此亭,单于得,欲刺之。尉史知汉谋,乃下,具告单于。单于大惊,曰:“吾固疑之。”乃引兵还。出曰:“吾得尉史,天也。”以尉史为天王。汉兵约单于入马邑而纵,单于不至,以故无所得。将军王恢部出代击胡辎重,闻单于还,兵多,不敢出。汉以恢本建造兵谋而不进,诛恢。自是后,凶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边,不可胜数。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通关市不绝以中之。
汉书·传·匈奴传上
原文
汉武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汉使马邑人聂翁壹间阑出物与匈奴交易,阳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汉伏兵三十余万马邑旁,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护国将军以伏单于。单于既入汉塞,未至马邑百余里,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怪之,乃攻亭。时雁门尉史行徼,见寇,保此亭,单于得,欲刺之。尉史知汉谋,乃下,具告单于。单于大惊,曰:“吾固疑之。”乃引兵还。出曰:“吾得尉史,天也。”以尉史为天王。
译文
汉武帝登基之初,明确规定了和亲的条款,对边境的市场和贸易给予了优厚的待遇和赏赐。匈奴的首领们对汉朝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经常来边境地区巡游。汉朝派遣马邑人聂翁壹暗中向匈奴出售货物,表面上是出卖马邑城的地盘来引诱匈奴人。单于相信了这一计谋,并贪图马邑的财物,于是率领十万军队进入了汉代的武州要塞。汉朝在马邑周围布置了三十多万伏兵,由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护军将军负责在战场上设伏。当单于进入汉朝的边塞时,还没有到达马邑,就发现了四处无人看管的牧场,感到十分诧异,于是攻打一个亭舍。此时,雁门郡的一名尉史巡视边境边境地带,发现有敌军入侵,便守护这个亭舍。单于获得了这个尉史,想要杀掉他。尉史意识到这是汉朝的计谋后,立即投降,并向单于报告了一切。单于听后大为惊讶,说:“我早就怀疑过此事。”于是撤军返回。单于出来后说道:“我从这尉史那里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并将尉史封为天王。
注释
- 淳维: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后代,名为淳维。
- 山戎、猃允、薰粥:在唐尧、虞舜之前有山戎、殓允、薰粥等支系,居住在中国北部边陲。
- 马、牛、羊:匈奴牧养的主要牲畜是马、牛、羊,也有骆驼、驴、骡、駃騠、騊駼、驒奚等奇畜。
- 放牧、猎获飞禽走兽:平时没有战事时,匈奴人一边放牧一边猎捕飞禽走兽为生;遇到战事则学习战斗技能进行侵夺他人。
- 弓箭、刀矛:匈奴的长兵器是弓箭,短兵器是刀矛。
- 战阵攻杀:战斗中匈奴人顺利则进攻,不利则撤退,不以逃跑为羞耻。
赏析
《汉书·传·匈奴传上》详细记录了汉武帝时期与匈奴之间的一系列事件。通过描述汉朝如何利用各种手段分化瓦解匈奴内部团结的策略,以及匈奴如何应对这些策略,展示了古代中国边疆安全政策的智慧和残酷性。同时,通过对匈奴社会结构及其文化的描述,反映了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草原民族的重要资料。此外,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