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歆典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歆子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皆以材能幸于莽。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焉,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

始,风益州令塞处蛮夷献白雉,元始元年正月,莽白太后下诏,以白雉荐宗庙。群臣因奏言太后:“委任大司马莽定策定宗庙。故大司马霍光有安宗庙之功,益封三万户,畴其爵邑,比萧相国。莽宜如光故事。”太后问公卿曰:“诚以大司马有大功当著之邪?将以骨肉故欲异之也?”于是群臣乃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圣王之法,臣有大功则生有美号,故周公及身在而托号于周。莽有定国安汉家之大功,宜赐号曰安汉公,益户,畴爵邑,上应古制,下准行事,以顺天心。”太后诏尚书具其事。

诗句

始,风益州令塞处蛮夷献白雉,元始元年正月,莽白太后下诏,以白雉荐宗庙。

译文

最初,四川益州的一位郡守向朝廷进献了一只白色的雉鸡。在元始元年(公元1年)正月,王莽禀告太后,将这只白雉献给了宗庙。

注释

  • 始: 开始
  • 风益州: 向益州发布政令
  • 令塞处蛮夷献白雉: 让益州的边远少数民族贡献白雉
  • 元始元年正月: 农历新年,即公元1年正月
  • 莽白太后下诏: 王莽向太后呈递诏书
  • 以白雉荐宗庙: 用这只白雉来祭拜宗庙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王莽时期的一种政治仪式,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文化背景。诗中的“始”字,暗示了这一事件的开端,而“风益州”则显示了王莽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治理。整个事件展现了王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