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莽为惶恐,不得已而起受策。策曰:“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群僚众位,而公宰之;功德茂著,宗庙以安,盖白雉之瑞,周成象焉。故赐嘉号曰安汉公,辅翼于帝,期于致平,毋违朕意。”莽受太傅安汉公号,让还益封畴爵邑事,云愿须百姓家给,然后加赏。群公复争,太后诏曰:“公自期百姓家给,是以听之。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百姓家给人足,大司徒、大司空以闻。”莽复让不受,而建言宜立诸侯王后及高祖以来功臣子孙,大者封侯,或赐爵关内侯食邑,然后及诸在位,各有第序。上尊宗庙,增加礼乐;下惠士民鳏寡,恩泽之政无所不施。语在《平纪》。

莽既说众庶,又欲专断,知太后厌政,乃风公卿奏言:“往者,吏以功次迁至二千石,及州部所举茂材异等吏,率多不称,宜皆见安汉公。又太后不宜亲省小事。”令太后下诏曰:“皇帝幼年,朕且统政,比加元服。今众事烦碎,朕春秋高,精气不堪,殆非所以安躬体而育养皇帝者也。故选忠贤,立四辅,群下劝职,永以康宁。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自今以来,惟封爵乃以闻。他事,安汉公、四辅平决。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辄引入至近署对安汉公,考故官,问新职,以知其称否。”于是莽人人延问,致密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

汉书·传·王莽传上 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一:汉危无嗣,而公定之

  • 关键词解释:汉,汉朝;无嗣,没有继承人。定之,确定皇位继承人。
  • 译文:汉朝面临着没有合法的继承人的危机,但您(王莽)确定了皇位继承人。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王莽在汉朝面临危机时站出来承担起重任,确保皇位继承人的合法性。

诗句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

  • 关键词解释: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位高级官员;干,负责或管理。
  • 译文:三公的职责,由您来负责管理。
  • 赏析:这表明王莽在朝廷中担任三公职务,并积极管理国家大事。

诗句三:群僚众位,而公宰之

  • 关键词解释:群僚众位,指群臣百官;宰,主管、治理。
  • 译文:群臣百官都由您来主管治理。
  • 赏析:此句强调了王莽在朝中的领导地位和对群臣百官的影响力。

诗句四:功德茂著,宗庙以安

  • 关键词解释:功德,功绩和德行;茂著,显著;宗庙,指国家的象征和祖先的祭祀地。
  • 译文:您的功德显著,国家象征——宗庙因此得到安宁。
  • 赏析:表达了王莽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对国家安定的影响。

诗句五:赐嘉号曰安汉公

  • 关键词解释:嘉号,美好的称号;安汉公,即安抚汉室之意。
  • 译文:皇帝赐予您美好的称号——安汉公。
  • 赏析:这是对王莽政治成就的认可和赞誉。

诗句六:辅翼于帝,期于致平

  • 关键词解释:辅翼,辅佐支持;期于,期望达成;致平,达到和平稳定。
  • 译文:辅助和支持皇帝,期望实现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 赏析:反映了王莽的政治目标和他对国家稳定的贡献。

诗句七:毋违朕意

  • 关键词解释:毋,不要;违,违背;朕意,皇帝的意志。
  • 译文:请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 赏析:表达了王莽对皇帝命令的承诺和顺从。

诗句八: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

  • 关键词解释:公奉,公侯的奉邑;舍人,王莽的门客;赏赐,恩惠;倍故,加倍。
  • 译文:命令您的奉邑公侯以及门客的赏赐都要加倍。
  • 赏析:这是王莽对功臣和亲族的奖赏策略。

诗句九:百姓家给人足

  • 关键词解释:百姓,指人民大众;家给人足,家庭富裕,物资充足。
  • 译文:让老百姓的家庭富裕,物资充足。
  • 赏析:反映了王莽治国理念中的一个方面,注重民生和经济发展。

诗句十:语在《平纪》

  • 译文:这些内容记载在《平纪》中。
  • 《平纪》是一本记录王莽事迹的历史书籍,可能包含了上述诗句的详细记载。

小结

王莽作为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生平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变革。《汉书·传·王莽传上》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王莽及其政治生涯的宝贵资料。通过这些诗句,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他的政治行为和个人品质,还能够感受到他试图恢复汉朝秩序的努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展望。王莽的一生虽然充满争议,但他的统治实践无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