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崇时为大司徒司直,与张敞孙竦相善。竦者博通士,为崇草奏,称莽功德,崇奏之,曰:
窃见安汉公自初束脩,值世俗隆奢丽之时,蒙两宫厚骨肉之宠,被诸父赫赫之光,财饶势足,亡所牾意,然而折节行仁,克心履礼,拂世矫俗,确然特立;恶衣恶食,陋车驽马,妃匹无二,闺门之内,孝友之德,众莫不闻;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于故旧,笃于师友。孔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公之谓矣。
及为侍中,故定陵侯淳于长有大逆罪,公不敢私,建白诛讨。周公诛管、蔡,季子鸩叔牙,公之谓矣。
是以孝成皇帝命公大司马,委以国统。孝哀即位,高昌侯董宏希指求美,造作二统,公手劾之,以定大纲。建白定陶太后不宜在乘舆幄坐,以明国体。《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圉”,公之谓矣。
诗句大意:陈崇作为大司徒司直,与张敞的孙子张竦关系友好。张竦博学多才,替陈崇起草奏报,称颂王莽的功德。陈崇上奏说:“我私下认为安汉公从开始时起就遵循节俭的原则,在那个时代,他蒙受两宫厚爱,得到诸父显赫之光荣,财货饶足,势力强大,没有什么事情让他烦恼,然而却能折节行仁,克心履礼,违背世俗矫揉造作,确然特立;他穿粗衣吃粗食,驾陋车骑劣马,妻子只有一个,家中男女都孝敬友爱,清静好道,温和善良下士,对故旧恩惠深厚,师友情谊笃厚。孔子说:“没有比贫穷而乐在其中更好的了,也没有比富贵却好礼更好的人”,说的就是安汉公啊。”
译文:
陈崇这时担任大司徒司直,他和张敞的孙子张竦交好。张竦是个博学的人,他替陈崇起草了一篇奏章,赞扬王莽的功德,通过陈崇呈递给皇帝。陈崇说:
窃见安汉公自始束脩,正值世俗崇尚奢丽的时候,他受到两宫深重的宠爱,被他的诸父们显赫的光耀所照耀,财货富足权势强大,没有什么能够使他烦恼的事情。然而他却能折节行仁,克心履礼,违世矫俗,坚定不移;他穿着粗糙的衣服吃着简单的饭菜,乘坐简陋的车马,妻妾只有一个,家里的人都孝敬和睦友爱,他清静好道,温和善良下士,对故旧恩惠深厚,对师友情谊笃厚。孔子说:“没有比贫穷而乐在其中更好的了,也没有比富贵却好礼更好的人”,说的就是安汉公啊。
等到安汉公成为侍中,故定陵侯淳于长有重大罪过,安汉公不敢徇私情,上表弹劾诛讨。周公诛管叔、蔡叔,季子鸩叔牙,说的都是安汉公啊。
因此孝成皇帝命安汉公做大司马,委托他治理国家大事。孝哀皇帝即位后,高昌侯董宏希指求美,创造二统,安汉公亲手揭发他,以确立大纲。建白说定陶太后不宜在乘舆幄座上,以此显示国体。《诗经》说“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圉”,说的就是安汉公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莽的一生及其治国理念和行动,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诗中赞扬了王莽节俭自律、克己奉公的品质,也表达了他对贫富差距和奢侈之风的批判态度。同时,诗中还展示了王莽的政治改革措施和对民生的关注,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是一首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