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身自约,籴食逮给,物物卬市,日阕亡储。又上书归孝哀皇帝所益封邑,入钱献田,殚尽旧业,为众倡始。于是小大乡和,承风从化,外则王公列侯,内则帷幄侍御,翕然同时,各竭所有,或入金钱,或献田亩,以振贫穷,收赡不足者。昔令尹子文朝不及夕,鲁公仪子不菇园葵,公之谓矣。
开门延士,下及白屋,娄省朝政,综管众治,亲见牧守以下,考迹雅素,审知白黑。《诗》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易》曰“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公之谓矣。
比三世为三公,再奉送大行,秉冢宰职,填安国家,四海辐凑,靡不得所。《书》曰:“纳于大麓,列风雷雨不迷”,公之谓矣。
此皆上世之所鲜,禹、稷之所难,而公包其终始,一以贯之,可谓备矣!是以三年之间,化行如神,嘉瑞叠累,岂非陛下知人之效,得贤之致哉!故非独君之受命也,臣之生亦不虚矣。是以伯禹锡玄圭,周公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揆公德行,为天下纪;观公功勋,为万世基。基成而赏不配,纪立而褒不副,诚非所以厚国家,顺天心也。
克身自约,籴食逮给,物物卬市,日阕亡储。
【注释】:克制自身,约束自己的行为;购买粮食以供给生活需要;每件商品都在公开市场上交易。
【赏析】:这里描述了王莽在位期间,通过各种手段稳定国家的经济状况。他的政策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生活无忧。
又上书归孝哀皇帝所益封邑,入钱献田,殚尽旧业,为众倡始。
【注释】:王莽又向孝哀皇帝请求增加的封地中捐献金钱和田地,彻底放弃了以前的一切,成为了大家效仿的榜样。
【赏析】:王莽在孝哀皇帝去世后即位,他的行为体现了对故君的尊重以及对民众的承诺,也显示出他的胸怀和责任感。
于是小大乡和,承风从化,外则王公列侯,内则帷幄侍御,翕然同时,各竭所有,或入金钱,或献田亩,以振贫穷,收赡不足者。
【注释】:因此,不论是朝廷的大官还是地方的官员,都纷纷表示支持和支持王莽的政策。他们不仅贡献钱财,还捐献土地,帮助那些贫穷的人。
【赏析】:这段描述展示了王莽改革的广泛影响和效果,他的政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响应,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昔令尹子文朝不及夕,鲁公仪子不菇园葵,公之谓矣。
【注释】:古代的令尹子文每天忙于政务,以至于连饭都没有时间吃;鲁国的公仪子也不采摘园中的葵菜。这都是对公正无私的赞美。
【赏析】:这里强调的是公正无私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领导者都应该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去处理事务,才能赢得人民的尊重和信任。
开门延士,下及白屋,娄省朝政,综管众治,亲见牧守以下,考迹雅素,审知白黑。《诗》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易》曰“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公之谓矣。
【注释】:王莽开放贤才之路,不拘一格降人才;他也亲自参与政务管理,亲眼见证了各级官员的工作,并严格要求自己。这正如《诗经》所言:“早起晚睡不懈怠,全心全意为一人”以及《易经》所说:“整天勤勤恳恳干事业,晚上警惕如临大敌”。这些正是王莽的真实写照。
【赏析】:这段描述赞扬了王莽的开明政策和自我提升的精神,他的开放态度和勤奋工作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比三世为三公,再奉送大行,秉冢宰职,填安国家,四海辐凑,靡不得所。《书》曰:“纳于大麓,列风雷雨不迷”,公之谓矣。
【注释】:在王莽的时代,他连续担任过三个重要职务,即三公;也曾两次被派往首都任职;还担任过冢宰(相当于丞相)的职责,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尚书》所说:“将国家治理得如同置于大湖之中一样安全,无论风吹雨打都不会迷失方向”。这些都是王莽的丰功伟绩。
【赏析】:这段描述赞扬了王莽的卓越成就和他的领导能力。他的治理使国家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为国家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皆上世之所鲜,禹、稷之所难,而公包其终始,一以贯之,可谓备矣!是以三年之间,化行如神,嘉瑞叠累,岂非陛下知人之效,得贤之致哉!故非独君之受命也,臣之生亦不虚矣。
【注释】:这些都是前代很少见到的事情,即使是伟大的禹和稷也很难做到,但王莽却做到了。他始终如一地贯彻自己的理念和政策,使得国家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祥瑞接连不断出现。这些都证明了陛下是明智的,能够识别并重用贤能的人才。所以,这不仅是对王莽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的认可。
【赏析】:这段描述赞扬了王莽的领导能力和他的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他的政治措施和改革使得国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