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既致太平,北化匈奴,东致海外,南怀黄支,唯西方未有加。乃遣中郎将平宪等多持金币诱塞外羌,使献地,愿内属。宪等奏言:“羌豪良愿等种,人口可万二千人,愿为内臣,献鲜水海、允谷盐池,平地美草皆予汉民,自居险阻处为藩蔽。问良愿降意,对曰:‘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至仁,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或禾长丈余,或一粟三米,或不种自生,或茧不蚕自成,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皇来仪,神爵降集。从四岁以来,羌人无所疾苦,故思乐内属。’宜以时处业,置属国领护。”事下莽,莽复奏曰:“太后秉统数年,恩泽洋溢,和气四塞,绝域殊俗,靡不慕义。越裳氏重译献白雉,黄支自三万里贡生犀,东夷王度大海奉国珍,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今西域良愿等复举地为臣妾,昔唐尧横被四表,亦亡以加之。今谨案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未有西海郡,请受良愿等所献地为西海郡。臣又闻圣王序天文,定地理,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汉家地广二帝、三王,凡十三州,州名及界多不应经。《尧典》十有二州,后定为九州。汉家廓地辽远,州牧行部,远者三万余里,不可为九。谨以经义正十二州名分界,以应正始。”奏可。又增法五十条,犯者徙之西海。徙者以千万数,民始怨矣。

诗句释义:

  • 莽既致太平,北化匈奴,东致海外,南怀黄支,唯西方未有加。
  • 【注释】王莽已经完成了国家的太平局面,向北征服了匈奴,向东扩展到了海外,向南安抚了黄支,只有西方还未能进一步拓展。
  • 乃遣中郎将平宪等多持金币诱塞外羌,使献地,愿内属。
  • 【注释】于是派遣中郎将平宪等人拿着大量的金币去引诱边远的羌族人民,使他们向朝廷奉献土地,并希望归附于汉朝。
  • 宪等奏言:“羌豪良愿等种,人口可万二千人,愿为内臣,献鲜水海、允谷盐池,平地美草皆予汉民,自居险阻处为藩蔽。问良愿降意,对曰:‘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至仁,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或禾长丈余,或一粟三米,或不种自生,或茧不蚕自成,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皇来仪,神爵降集。从四岁以来,羌人无所疾苦,故思乐内属。’宜以时处业,置属国领护。”
  • 【注释】平宪等人上奏说:“羌族的领袖良愿等人有一万二千多人,他们愿意成为汉朝的臣民,并献上了鲜水海、允谷盐池等地,还有平地上的优质草地都给予汉民。他们自己居住在险要的地势上,起到了作为藩篱的作用。他们询问良愿投降的意图时,回答说:‘太后圣明贤德,安汉公仁爱宽厚,天下太平,五谷丰收,有的稻麦高达一丈多,有的一斗有三升,有的不用耕种自然生长,有的蚕茧自己结茧而不经过人工饲养就能成茧,天降甘露润泽大地,醴泉从地下涌出,凤凰来仪,神爵降临,从四年多以来,羌族人没有受到什么困苦,因此渴望归顺汉朝。”建议应该适时安排他们的事业,设立属国来统领他们。”

译文:
王莽完成了国家的太平局面,向北征服了匈奴,向东扩展到了海外,向南安抚了黄支,但只有西方还未得到进一步的开拓。于是他派遣中郎将平宪等人携带大量金币去引诱边疆的羌族人民,让他们向朝廷贡献土地,并希望归附于汉朝。平宪等人向皇帝汇报说: “羌族领袖良愿等人有一万多人口,他们愿意成为中国的臣民,并献上了鲜水海、允谷盐池等地,还有平地上的优质草地都给予了汉朝的民众。他们自己居住在险要的地势上,起到了作为藩篱的作用。当询问他们为什么愿意归顺汉朝时,他们回答说:‘太后圣明贤德,安汉公仁爱宽厚,天下太平,五谷丰收,有的稻麦高达一丈多,有的一斗有三升,有的不用耕种自然生长,有的蚕茧自己结茧而不经过人工饲养就能成茧,天降甘露润泽大地,醴泉从地下涌出,凤凰来仪,神爵降临。从四年多以来,羌族人没有受到什么困苦,因此渴望归顺汉朝。’建议应该适时安排他们的事业,设立属国来统领他们。”

赏析:
本诗描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的混乱时期,以及他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西部少数民族的策略和行动。诗中描绘了王莽如何用金钱引诱边疆的羌族人民归顺汉朝,以及他们归顺后的生活状况。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族关系紧张的政治背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激烈和社会矛盾的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