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可。众庶知其奉符命,指意群臣博议别奏,以视即真之渐矣。

期门郎张充等六人谋共劫莽,立楚王。发觉,诛死。

梓潼人哀章,学问长安,素无行,好为大言。见莽居摄,即作铜匮,为两检,置其一曰“天帝行玺金匮图’,其一署曰“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某者,高皇帝名也。书言王莽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图书皆书莽大臣八兴,又取令名王兴、王盛,章因自窜姓名,凡为十一人,皆署官爵,为辅佐。章闻齐井、石牛事下,即日皆时,衣黄衣,持匮至高庙,以付仆射。仆射以闻。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嬗。御王冠,谒太后,还坐未央宫前殿,下书曰:“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属。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祇畏,敢不钦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以十二月朔癸酉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以鸡鸣为时。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使节之旄幡皆纯黄,其署曰‘新使王威节’,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

诗句

1 “奏可。” - 表示皇帝的诏书被批准。

  1. “众庶知其奉符命,指意群臣博议别奏,以视即真之渐矣。” - 民众知道他们正在接受天命,并希望通过大臣们的公开讨论来确认王莽是否真正成为新王朝的领导者。
  2. “期门郎张充等六人谋共劫莽,立楚王。” - 期门郎张充等人密谋要挟王莽改立楚国国王,这是一次试图推翻王莽的行动。
  3. “梓潼人哀章,学问长安,素无行,好为大言。” - 梓潼地区的哀章虽然在长安学习过,但他品行不端,喜欢夸大其词。
  4. “见莽居摄,即作铜匮,为两检,置其一曰‘天帝行玺金匮图’,其一署曰‘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 - 哀章看到王莽在摄政时期,便制作了一个铜制的盒子,里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部分是“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
  5. “某者,高皇帝名也。” - “某”指的是汉高祖的名字。
  6. “书言王莽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 - 书中预言王莽将成为真正的天子,声称皇太后顺应了天命。
  7. “图书皆书莽大臣八兴,又取令名王兴、王盛,章因自窜姓名,凡为十一人,皆署官爵,为辅佐。” - 图书中记载了王莽的八位大臣和另外两位名叫王兴、王盛的人,哀章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伪造了这些大臣的名字和官职。
  8. “章闻齐井、石牛事下,即日皆时,衣黄衣,持匮至高庙,以付仆射。” - 哀章听说齐井和石牛的事情后,立即行动起来,他穿着黄色的衣服,拿着那个装着谶语的铜盒到皇宫的太庙交给仆射。
  9. “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嬗。” - 在戊辰那天,王莽来到太庙接受金匣中的神秘力量。
  10. “御王冠,谒太后,还坐未央宫前殿,下书曰:“……” - 王莽戴上王冠,拜见了皇太后,然后在未央宫前殿坐下,宣读了一份诏书。
  11. “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 - 在戊辰这一天,王莽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宣布了他的统治称为“新”。
  12. “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 - 王莽改革历法和年号,更换服饰颜色,改变祭祀用的牲畜和旗帜,以及使用不同的器具。
  13. “以十二月朔癸酉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以鸡鸣为时。” - 王莽规定了新的正朔日期,以十二月初一(癸酉日)为新的一年元旦,并将鸡叫作为新年的开始时间。
  14. “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使节之旄幡皆纯黄,其署曰 ‘新使王威节’,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 - 王莽规定了服装的颜色与德行相匹配:上等颜色是黄色,而牺牲则使用白色。所有使者使用的旗幡都是纯黄色,并且上面写着“新使王威节”,以此来表达他对皇天上帝的敬畏和顺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