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皆孤卿。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大理曰作士,太常曰秩宗,大鸿胪曰典乐,少府曰共工,水衡都尉曰予虞,与三公司卿凡九卿,分属三公。每一卿置大夫三人,一大夫置元士三人,凡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主中都官诸职。更名光禄勋曰司中,太仆曰太御,卫尉曰太卫,执金吾曰奋武,中尉曰军正,又置大赘官,主乘舆服御物,后又典兵秩,位皆上卿,号曰六监。改郡太守曰大尹,都尉曰太尉,县令长曰宰,御史曰执法,公车司马曰王路四门,长乐宫曰常乐室,未央宫曰寿成室,前殿曰王路堂,长安曰常安。更名秩百名曰庶士,三百石曰下士,四百石曰中士,五百石曰命士,六百石曰元士,千石曰下大夫,比二千石曰中大夫,二千石曰上大夫,中二千石曰卿。车服黻冕,各有差品。又置司恭、司徒、司明、司聪、司中大夫及诵诗工、彻膳宰,以司过。策曰:“予闻上圣欲昭厥德,罔不慎修厥身,用绥于远,是用建尔司于五事。毋隐尤,毋将虚,好恶不愆,立于厥中。于戏,勖哉!”令王路设进善之旌,非谤之木,敢谏之鼓。谏大夫四人常坐王路门受言事者。

诗句:
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皆孤卿。

译文:
设置了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等职位,每个职位都相当于孤卿,这些职位的设置体现了王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权力分配。

注释:

  1. 孤卿:古代官职名,表示官员地位高,权力大。
  2. 大司马:掌管军事,为三公之一。
  3. 大司徒:掌管行政,为三公之一。
  4. 大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之一。
  5. 位皆孤卿:每个职位都相当于孤卿,显示了王莽时期的权力结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王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通过设置不同级别的官职,反映了王莽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诗中的“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等词句,展现了王莽时期的官职体系和权力分布。同时,诗中还提到了“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这说明王莽时期进行了官职名称的调整。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王莽时期官职体系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权力分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