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王氏齐縗之属为侯,大功为伯,小功为子,緦麻为男,其女皆为任。男以“睦”、女以“隆”为号焉,皆授印韨。令诸侯立太夫人、夫人、世子,亦受印韨。
又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百王不易这道也。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其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及四夷僣号称王者皆更为侯。”
又曰:“帝王之道,相因而通;盛德之祚,百世享祀。予惟黄帝、帝少昊、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帝夏禹、皋陶、伊尹咸有圣德,假于皇天,功烈巍巍,光施于远。予甚嘉之,营求其后,将祚厥祀。”惟王氏,虞帝之后也,出自帝喾;刘氏,尧之后也,出自颛顼。于是封姚恂为初睦侯,奉黄帝后;梁护为修远伯,奉少昊后;皇孙功隆公千,奉帝喾后;刘歆为祁烈伯,奉颛顼后;国师刘歆子叠为伊休侯,奉尧后;妫昌为始睦侯,奉虞帝后;山遵为褒谋子,奉皋陶后;伊玄为褒衡子,奉伊尹后。汉后定安公刘婴,位为宾。周后卫公姬党,更封为章平公,亦为宾。殷后宋公孔弘,运转次移,更封为章昭侯,位为恪。夏后辽西姒丰,封为章功侯,亦为恪。四代古宗,宗祀于明堂,以配皇始祖考虞帝。周公后褒鲁子姬就、宣尼公后褒成子孔钧,已前定焉。
诗句:封王氏齐衰之属为侯,大功为伯,小功为子,缌麻为男,其女皆为任。男以“睦”、女以“隆”为号焉,皆授印韨。令诸侯立太夫人、夫人、世子,亦受印韨。
译文:
根据汉朝的法令,将不同的亲属关系分为不同的封号和称号。具体如下:
男性亲属的封号与称号:齐衰(最重的丧服)以下亲属称为侯,次一等的是大功(稍轻于齐衰),再次一等是小功(再次较轻微),最后是缌麻(最轻的丧服)。他们的子女分别被称为儿子、侄子。
女性亲属的封号与称号:所有的女儿都被称作任(即“任凭”),而他们的配偶则分别被称为睦(表示和谐)、隆(意为高贵)。
授予官职与权力:所有被封为侯或伯的男性家族成员都将被授予印韨(一种官印),而诸侯的太夫人、夫人和世子也各自拥有自己的官方印章。
注释与赏析:
- 封号与称号的意义:“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是四种不同的丧服等级,代表了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这些称号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反映了对亲属关系的尊重和规范。
- 性别差异的处理:对于女性亲属,除了使用“睦”和“隆”这样的称号外,还特别注明了她们的配偶如何称呼,这体现了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尊重和认可。
- 官职授予的重要性:通过授予官职和权力,这些封号不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还是确保社会秩序和权力传承的重要方式。
- 法律与文化的综合体现:这些规定不仅仅是对法律条文的应用,更是古代中国深厚文化传统的体现,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家族观念和社会伦理。
通过对《汉书·王莽传》中相关章节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汉朝时期对于亲属关系的不同称呼、封号及其相应的社会和文化意义。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也是对古代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一次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