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又曰:“予前在摄时,建郊宫,定祧庙,立社稷,神祇报况,或光自上复于下,流为乌,或典气熏烝,昭耀章明,以着黄、虞之烈焉。自黄帝至于济南伯王,高祖世氏姓有五矣。黄帝二十五子,分赐厥姓十有二氏。虞帝之先,受姓曰姚,其在陶唐曰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予伏念皇初祖考黄帝,皇始祖考虞帝,以宗祀于明堂,宜序于祖宗之亲庙。其立祖庙五,亲庙四,后夫人皆配食。郊祀黄帝以配天,黄后以配地。以新都侯东弟为大禖,岁时以祀。家之所尚,种祀天下。姚、妫、陈、田、王氏凡五姓者,皆黄、虞苗裔,予之同族也。《书》不云乎?‘惇序九族’。其令天下上此五姓名籍于秩宗,皆以为宗室。世世复,无有所与。其元城王氏,勿令相嫁娶,以别族理亲焉。”封陈崇为统睦侯,奉胡王后;田丰为世睦侯,奉敬王后。

诗句:始建国元年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韨,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汉书·传·王莽传》)

译文:在开始建立新朝的第一年(始建国元年),正月初一,王莽率领公、侯、卿、士们,拿着皇太后的印信,去向太皇太后进献,顺应天意和天命,去掉汉朝的名字。

关键词解释:

  • 始建国元年:指的是王莽篡位后的第一个年号。
  • 太皇太后:王莽尊称其母为太皇太后,以示对母族的尊重与服从。
  • 顺符命:顺应天命的意思,表示王莽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
  • 去汉号:去掉汉朝的国号,即汉朝的称号。
  • 宗祀于明堂:在明堂进行祖先神位的祭祀。
  • 黄、虞之烈:指黄帝和虞舜的英明功绩,这里用来象征汉朝的文明和德行。
  • 皇初祖考黄帝:指王莽的高祖远祖,即他的曾祖父,黄帝的后代。
  • 皇始祖考虞帝:指王莽的高祖远祖,即他的祖父,虞舜的后代。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这里指天子祭祀天地的地方。
  • 九族:古代指父系血缘关系的家族,包括自己在内的九代直系亲属。
  • 元城王氏:王莽的家族之一,元城是他的封地。

赏析:
这首诗是王莽篡权之后对自己行为的辩解和宣传,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礼仪和仪式,王莽表达了他对汉朝旧贵族的尊敬和对汉朝文化的维护。诗中体现了王莽对权力的渴望和维护传统的决心。通过这样的行为,王莽试图恢复汉朝的统治地位,并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然而,这种行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变革的背景,以及王莽个人野心和政治策略的双重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