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以钱币讫不行,复下书曰:“民以食为命,以货为资,是以八政以食为首。宝货皆重则小用不给,皆轻则僦载烦费,轻重大小各有差品,则用便而民乐。”于是造宝货五品,语在《食货志》。百姓不从,但行小大钱二品而已。盗铸钱者不可禁,乃重其法,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公卿皆持以入宫殿门,欲以重而行之。
是时,争为符命封侯,其不为者相戏曰:“独无天帝除书乎?”司命陈崇白莽曰:“此开奸臣作福之路而乱天命,宜绝其原。”莽亦厌之,遂使尚书大夫赵并验治,非五威将率所班,皆下狱。
初,甄丰、刘歆、王舜为莽腹心,倡导在位,褒扬功德;“安汉”、“宰衡”之号及封莽母、两子、兄子,皆丰等所共谋,而丰、舜、歆亦受其赐,并富贵矣,非复欲令莽居摄也。居摄之萌,出于泉陵侯刘庆、前辉光谢嚣、长安令田终术。莽羽翼已成,意欲称摄。丰等承顺其意,莽辄复封舜、歆两子及丰孙。丰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满,又实畏汉宗室、天下豪桀。而疏远欲进者,并作符命,莽遂据以即真,舜、歆内惧而已。丰素刚强,莽觉其不说,故徙大阿、右拂、大司空丰、托符命文,为更始将军,与卖饼儿王盛同列。丰父子默默。时子寻为侍中京兆大君茂德侯,即作符命,言新室当分陕,立二伯,以丰为右伯,太傅平晏为左伯,如周、召故事。莽即从之,拜丰为右伯。当述职西出,未行,寻复作符命,言故汉氏平帝后黄皇室主为寻之妻。莽以诈立,心疑大臣怨谤,欲震威以惧下,因是发怒曰:“黄皇室主天下母,此何谓也!”收捕寻。寻亡,丰自杀。寻随方士入华山,岁余捕得,辞连国师公歆子侍中东通灵将、五司大夫隆威侯棻,棻弟右曹长水校尉伐虏侯泳,大司空邑弟左关将军掌威侯奇,及歆门人侍中骑都尉丁隆等,牵引公卿党亲列侯以下,死者数百人。寻手理有“天子”字,莽解其臂入视之,曰:“此一大子也,或曰一六子也。六者,戮也。明寻父子当戮死也。”乃流棻于幽州,放寻于三危,殛隆于羽山,皆驿车载其尸传致云。
诗句一: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
译文:
王莽,原名为巨君,是孝元皇后所生的儿子。
注释:
巨君 - 是王莽的本名。
孝元皇后 - 指王莽的母亲,即王政君。
也 - 表判断或结论。
诗句二:
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语在《元后传》。
译文:
元后的父和兄弟们都在元、成年间被封为诸侯,并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家中共有九个侯和五大司马,这些信息可以在《元后传》中找到。
注释:
元后 - 指王莽的父亲王曼。
侯 - 古代的一种爵位,相当于现在的子爵。
大司马 - 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家凡九侯 - 家中有九个侯位。
五司马 - 家中有五大司马职位。
语在《元后传》- 指相关的历史记载或文献在《汉书·元后传》中有记载。
诗句三:
初,甄丰、刘歆、王舜为莽腹心,倡导在位,褒扬功德;安汉、宰衡之号及封莽母、两子、兄子,皆丰等所共谋,而丰、舜、歆亦受其赐,并富贵矣,非复欲令莽居摄也。
译文:
最初,甄丰、刘歆和王舜成为王莽的心腹,共同倡导让王莽掌握大权,并为王莽歌功颂德;“安汉”和“宰衡”的称号以及封给王莽的母亲、两个儿子和兄子的爵位,都是由甄丰等人共同策划的,甄丰、王舜和刘歆也受到王莽的赏赐,全都变得富贵起来,已经不再想让王莽居摄政。
注释:
甄丰、刘歆和王舜 - 指王莽的亲信官员。
莽腹心 - 指王莽身边的心腹大臣。
倡导在位 - 指积极倡导王莽掌握政权。
褒扬功德 - 指赞美王莽的功绩。
安汉 - 指王莽的尊称。
宰衡 - 古代官职,掌管国家政务。
母、两子、兄子 - 指王莽的母亲(王曼)、两个儿子和兄长的儿子,即王莽的所有亲属。
共谋 - 指共同策划或商议某件事情。
受其赐,并富贵矣 - 指得到赏识和赏赐,从而变得富有和尊贵。
非复 - 表示不再是。
欲令莽居摄 - 指让王莽掌握政权。
居摄 - 指代理皇帝行使统治权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背景。诗中的“初”、“当”等词表达了时间顺序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通过描述王莽的心腹甄丰等人的活动,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性。诗中提到的“封莽母、两子、兄子”,展示了王莽家族成员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政治风貌和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