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帝尧之禅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泉于稷、契,咸佐唐、虞,光济四海,奕世载德,至于汤、武,而有天下。虽其遭遇异时,禅代不同,至乎应天顺民,其揆一也。是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著乎《春秋》。唐据火德,而汉绍之,始起沛泽,则神母夜号,以章赤帝之符,由是言之,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故能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失!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若然者,岂徒暗于天道哉?又不睹之于人事矣!

【诗句】
昔在帝尧之禅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泉于稷、契,咸佐唐、虞,光济四海,奕世载德,至于汤、武,而有天下。虽其遭遇异时,禅代不同,至乎应天顺民,其揆一也。是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著乎《春秋》。唐据火德,而汉绍之,始起沛泽,则神母夜号,以章赤帝之符,由是言之,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故能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失!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若然者,岂徒暗于天道哉?又不睹之于人事矣!

【译文】
从前皇帝尧传位给舜的时候说:“啊,舜啊,上天的重任就落在你的身上。”舜又把重任传给了大禹。舜的辅佐大臣如后稷和契,都帮助过唐尧和虞舜,使他们光大恩泽使四海太平;他们的子孙相继继承了美德,到了商汤和周武王,才拥有了天下。虽然他们遇到的时代不一样,传位的方式也不一样,但是能够顺应民心,治理天下,他们的治国之道是相同的。所以汉朝的刘邦继承尧的帝位,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君主,这件事被记录在《春秋》之中。《汉书》记载,唐朝按照火德的顺序来建立朝代,而汉朝继其后,从沛泽开始兴起,这时神祗的母亲夜晚哭泣起来,以此表明赤色帝王的吉祥征兆。由此而言,帝王的基业,一定要有明智圣明、杰出卓越的品质,以及丰功伟绩的积累,然后才能够精诚地感动天地,使恩惠流布于百姓身上,因此才能够受到神灵的保佑和百姓的爱戴,成为天下之主,没有见过因为缺乏根基和德行而无法成就帝王之业的情况。世人却见到汉高祖出身贫贱却得以称帝,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以为他恰好遇上混乱动乱的时代,才凭借自己的武力得以成功,游说之士竟然把天下比做争夺王位的争斗,侥幸胜利才得其位,然而并不知道统治国家的基业是有天命的,不能仅凭个人的智谋去取得。唉!这就是世上为什么会出现很多乱臣贼子的原因啊!那些如此的人,难道仅仅是不懂天意吗?而且更不理解人事的道理啊!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古代帝王的传承与宿命观念。诗中通过对比尧舜时代和汉朝的开国功臣刘邦的经历,强调了帝王基业的重要性以及天命不可违抗的观念。同时,诗中也批评了后世的一些统治者,认为他们并非是因为自身的能力或者才智,而是由于时代的机遇和个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奋斗,而不是一味地寄希望于命运的安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