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勇力圣知与疲怯不肖者同命,巫山之上,顺风 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故河鱼不得明目,稚稼不得育时,其所生者然也。 故世治则愚者不能独乱,世乱则智者不能独治。身蹈于浊世之中,而责道之不行 也,是犹两绊骐骥,而求其致千里也。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 肆其能也。舜之耕陶也,不能利其里;南面王,则德施乎四海。仁非能益也,处 便而势利也。古之圣人,其和愉宁静,性也;其志得道行,命也。是故性遭命而 后能行,命得性而后能明,乌号之弓、子之弩,不能无弦而射;越ぎ蜀艇,不 能无水而浮。今缴机而在上,{亡}罟张而在下,虽欲翱翔,其势焉得?故《 诗》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彼周行。”以言慕远世也。
【注】
①俶真训:淮南子。
②夫历阳之都:指历阳城,在今安徽和县。
③一夕反而为湖:一夜之间变成一片大湖。
④勇力圣知与疲怯不肖者同命:勇猛、智慧、聪明、贤能的人都将一同死去。
⑤巫山之上,顺风纵火:巫山上,顺着风势放火烧山。
⑥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夏季的紫芝和秋天的艾草都将一同死去。
⑦故河鱼不得明目:所以河水中的鱼儿看不到明亮的眼睛。
⑧稚稼不得育时:小苗得不到适时的生长。
⑨其所生者然也:因此它所生长的东西是自然的。
⑩世治则愚者不能独乱:社会安定的时候,愚蠢的人是不能单独引起动乱的。
⑪世乱则智者不能独治:社会动乱的时候,聪明才智的人也不能独自治理好国家。
⑫身蹈于浊世之中,而责道之不行:自己身处混乱的社会环境之中,却要求道德不能推行。
⑬是犹两绊骐骥,而求其致千里也:这就像两只马绊住了千里马一样,想让它跑得飞快。
⑭置猿槛中,则与豚同:把猿猴关进兽栏里,就与猪一样。
⑮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它不是没有灵巧快捷的能力,只是没有机会施展出来罢了。
⑯舜之耕陶:虞舜曾从事过耕种和陶冶的工作。
⑰不能利其里:不能使这个地方得到好处。
⑱南面王:即“面南称王”。古代君王临朝执政时面向南坐。
⑲处便而势利:处于有利的地位和条件之下。
⑳古之圣人:古代的圣人。
㉑性也:本性。
㉒志得道行:心志符合道德规范。
㉓命也:命运。
㉔故性遭命而后能行:因此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㉕命得性而后能明:只有当人的本性与命运相合时,才能明白事理。
㉖乌号之弓、子之弩,不能无弦而射;越ぎ蜀艇,不能无水而浮:乌号制的弓和子弩,没有弦就无法拉射;蜀地的船没有水就不能航行。
㉗今缴机而在上,{亡}罟张而在下:如今渔网和捕鸟器都在上层,而下层则悬挂着捕捉鱼类的水絙,人们即使想自由飞翔,也是不可能的了。
㉙《诗》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彼周行。”:这是《诗经·卷耳》中的诗句,意思是采摘卷曲的耳叶,装不满一个竹筐,我真思念远方的人啊!
【赏析】
本文选自《淮南子》。作者通过阐述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世间万物皆因自然规律而运行,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都将遭到报应的道理。文章以自然界的物象作比喻,指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自然而然地发展变化的,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遭受到灾难。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
本文以自然界的事物作比喻,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如“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用历阳城一夜之间成为湖泊的例子来说明世间万物的变化无常;“河鱼不得明目”,“稚稼不得育时”等句子,则用河水里的鱼和幼苗得不到及时生长的情况来进一步说明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是顺其自然的结果。此外,还用“古之圣人”这一概念来表达作者对于顺应天命、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观念。
整篇文章运用了许多典故和典故,使得论述更加深刻有力,富有说服力。如“河鱼不得明目”一句,就是引用《诗经》中的诗句“维鲂维鲤,载泳载止”,用以说明河水中的鱼因为失去了明亮眼睛而无法看清水中的世界,从而强调了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