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坠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 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 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 圆者主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水曰内景。 吐气者施,含气者化,是故阳施阴化。天之偏气,怒者为风;地之含气,和者为露。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乱而为雾。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盛则凝而为霜雪。

诗句: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

译文:宇宙尚未形成,充满了各种形态。道始于无边界的虚空,虚空中孕育了宇宙万物。

注释:淮南子 · 天文训是《淮南子》这部古代哲学著作中的一个章节,主要讲述了宇宙的起源和天体的运行规律。在这段论述中,作者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宇宙从混沌到有序的过程,以及天地万物的生成。”天地未形”意味着宇宙尚未形成,一切都处于混沌状态。”冯冯翼翼”形容天地间的气息相互交融,形成一种朦胧而深邃的氛围。”洞洞灟灟”则描绘了宇宙中各种力量和物质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的景象。最后,“故曰太昭”是对整个宇宙形成过程的形象总结,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秩序的赞美。

赏析:淮南子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科学探索的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在《天文训》一章中,作者通过对宇宙起源和天体运行规律的描述,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通过对这段诗句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淮南子》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