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何则? 小有所志,而大有所忘也。今万物之来,擢拔吾性,扌蹇取吾情,有若泉源,虽 欲勿禀,其可得邪!今夫树木者,灌以氵繁水,畴以肥壤。一人养之,十人拔之, 则必无余蘖,又况与一国同伐之哉!虽欲久生,岂可得乎?今盆水在庭,清之终 日,未能见眉睫,浊之不过一挠,而不能察方员;人神易浊而难清,犹盆水之类 也。况一世而挠滑之,曷得须臾平乎!古者至德之世,贾便其肆,农乐其业,大 夫安其职,而处士修其道。当此之时,风雨不毁折,草木不夭,九鼎重味,珠玉 润泽,洛出丹书,河出绿图。故许由、方回、善卷披衣得达其道。何则?世之主 有欲天下之心,是以人得自乐其间。四子之才,非能尽善,盖今之世也,然莫能 与之同光者,遇唐、虞之时。逮至夏桀、殷纣,燔生人,辜谏者,为炮烙,铸金 柱,剖贤人之心,析才士之胫,醢鬼侯之女,{艹俎}菹梅伯之骸。当此之时, 山崩,三川涸,飞鸟钅杀翼,走兽挤脚。当此之时,岂独无圣人哉?然而不能通 其道者,不遇其世。夫鸟飞千仞之上,兽走丛薄之中,祸犹及之,又况编户齐民 乎?由此观之,体道者不专在于我,亦有系于世矣。

”`

淮南子·俶真训逐句释义及译文

  1. 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
  • 关键词: 夫、察、雷声、耳、听
  • 解释: 这里讲述的是人的感官局限,眼睛能看到微小的物体,但却听不到雷声的巨大声音。比喻人的视野和感知能力有限,无法全面理解或接受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物。
  1. 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 关键词: 耳、调、玉石、目、山
  • 解释: 耳朵能够分辨出细腻的声音(如玉石),而眼睛却看不到高山(象征高大)。这反映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某些事物虽然在远处或细微处,但肉眼难以察觉,只有通过特定的感官才能感知到。
  1. 小有所志,而大有所忘也;
  • 关键词: 小、志、大、忘
  • 解释: 这句话意味着人们往往专注于小事,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大事。这里的“志”可以理解为专注或关注,而“忘”则表示忽略或遗漏。这强调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平衡,不应过分沉迷于琐碎之事,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大问题。
  1. 今万物之来,擢拔吾性,扌蹇取吾情,有若泉源,虽 欲勿禀,其可得邪!
  • 关键词: 今、万物、擢拔、性、情、若、欲
  • 解释: 这里讨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依赖和追求,认为万物的出现如同源泉一样,我们的欲望像泉水一样涌出。尽管有欲望想要摆脱,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完全摒弃。这反映了人类对外界事物的依赖性以及对情感的强烈反应。
  1. 今夫树木者,灌以氵繁水,畴以肥壤。
  • 关键词: 今夫、灌以、氵繁、肥壤
  • 解释: 这里用树木作为比喻,说明即使是最基础的生命也需要水分和养分。这里的“氵繁”可能是指滋养的水源。这说明生命需要基本的自然资源来维持生长。
  1. 一人养之,十人拔之,则必无余蘖,又况与一国同伐之哉!
  • 关键词: 一人、养之、十人、拔之、余蘖、一国
  • 解释: 一个人可以照顾一棵树,但多人同时照顾时,树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会被破坏。进一步地,如果一个国家都去砍伐同一棵树,那它的自然状态将会彻底改变,不会有剩余的萌芽。这强调了合作与个体责任的重要性。
  1. 虽欲久生,岂可得乎?
  • 关键词: 虽欲、久生、得乎
  • 解释: 这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表达了一种担忧——即使人们希望长久生存,也可能无法实现。这可能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利用或忽视导致的生态失衡。
  1. 今盆水在庭,清之终 日,未能见眉睫,浊之不过一挠,而不能察方员;
  • 关键词: 今盆水、清之终日、见眉睫、浊之不过一挠、方员
  • 解释: 这里描述了两个不同情境下的水质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当清水持续一天后,仍然看不清细节;而当水质变浑浊时,仅是轻微的波动也无法看清整体形状。这象征了环境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观察者视野的影响。
  1. 人神易浊而难清,犹盆水之类 也。
  • 关键词: 人神易浊而难清、盆水之类
  • 解释: 这里再次提到人的精神状态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变得模糊不清,就像盆中的水一样。比喻人的精神状态和视觉感受容易因为外界的混乱而受到影响。
  1. 况一世而挠滑之,曷得须臾平乎!
  • 关键词: 况、一世、挠滑、须臾、平乎
  • 解释: 最后一句话强调了即使是短暂的时间也难以恢复原有的平静状态。这里的“须臾”指的是很短的时间,而“平乎”则是恢复原状的意思。

赏析

《淮南子·俶真训》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行为的观察,揭示了许多深刻的真理。这篇文章通过对比和寓言的形式,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人行为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活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