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之月,招摇指丑,昏娄中,旦氐中,其位北方,其日壬癸,其虫介,其 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碱,其臭腐,其祀井,祭先肾。雁北向,鹊加巢, 雉ず,鸡呼卵。天子衣黑衣,乘铁骊,服玄玉,建玄旗,食麦与彘,服八风水, 爨松燧火。北宫御女黑色,衣黑采,击磬石。其兵钅杀,其畜彘。朝于玄堂右个。 命有司,大傩?9磔,出土牛。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射渔,先荐寝庙。令民出 五种,令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命乐师大合吹而罢。乃命四监,收秩薪, 以供寝庙及百祀之薪燎。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周天子,岁将更始, 令静农民,无有所使,天子乃与公、卿、大夫饰国典,论时令,以待嗣岁之宜。 乃命太史,次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供皇天上帝社稷之刍享。乃命同姓之国, 供寝庙之刍豢;卿、士、大夫至于庶民,供山林名川之祀。季冬行秋令,则白 露早降,介虫为?13,四鄙入保。行春令,则胎夭伤,国多痼疾,命之曰逆。 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十二月官狱,其树栎。

下面是对《淮南子·时则训》逐句的解读:

诗句解读

  1. 季冬之月:“季冬”指冬季的最后一个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招摇指丑,昏娄中,旦氐中”描述了天文现象和季节更替的时间点。

  2. 其位北方:表明这个时节位于地球北半球,与冬至时的地理位置相符。“其日壬癸,其虫介,其音羽”提到了特定的日期和与之相关的自然元素,如动物和音乐声调。

  3. 律中大吕:指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大吕,象征季节的音乐特征。“其数六”,暗示了与该季节相关的数字特性或规律。

  4. 其味碱:描述了食物的味道,可能指的是某些季节性食物的特殊味道或营养成分。

  5. 其臭腐:“臭”在古代多指腐败、腐烂的味道,反映了这个时期自然界的变化和环境条件。

  6. 其祀井:“井”在这里可能指井水,是古人祭祀的一部分,与水源有关。

  7. 祭先肾:“肾”为人体重要器官,象征着生命力和健康,可能在这个季节进行特别的祭祀活动。

  8. 雁北向:描述了鸟类的迁徙习性,雁向北飞行可能意味着寒冷的冬季接近尾声。

  9. 鹊加巢:“加巢”可能描述的是鸟儿筑巢的情景,与春季的到来息息相关。

  10. 雉ず:“雉”即雉鸡,通常象征春天的到来,而“止”可能表示某种状态或动作的暂停。

赏析

《淮南子·时则训》不仅是对一个特定季节的自然观察,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天文、气象、生物等自然现象的描述,揭示了季节更替与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例如,提到“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13”,指出如果违反自然的节令行事,可能会导致不利的后果。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对于自然规律的重视和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同时,文中也体现了古代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如“朝于玄堂右个”所描绘的景象,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和谐社会图景。

通过对《淮南子·时则训》的深入解析,不仅能够了解古人如何通过对季节变化的研究来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也能体会到古代文化中对自然敬畏和利用的智慧。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也对现代人理解传统文化、生态平衡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