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 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孟春始赢,孟秋始缩;仲春始出,仲秋 始内;季春大出,季秋大内;孟夏始缓,孟冬始急;仲夏至修,仲冬至短;季夏 德毕,季冬刑毕。故正月失政,七月凉风不至;二月失政,八月雷不藏;三月失 政,九月不下霜;四月失政,十月不冻;五月失政,十一月蛰虫冬出其乡;六月 失政,十二月草木不脱;七月失政,正月大寒不解;八月失政,二月雷不发;九 月失政,三月春风不济;十月失政,四月草木不实;十一月失政,五月下雹霜; 十二月失政,六月五谷疾狂。春行夏令,泄;行秋令,水;行冬令,肃。夏行春 令,风;行秋令,芜;行冬令,格。秋行夏令,华;行春令,荣;行冬令,耗。 冬行春令,泄;行夏令,旱;行秋令,雾。
诗句
淮南子·时则训节选
- 六合: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 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
- 孟春始赢,孟秋始缩;仲春始出,仲秋始内;季春大出,季秋大内;孟夏始缓,孟冬始急;仲夏至修,仲冬至短;季夏德毕,季冬刑毕。
- 正月失政,七月凉风不至;二月失政,八月雷不藏;三月失政,九月不下霜;四月失政,十月不冻;五月失政,十一月蛰虫冬出其乡;六月失政,十二月草木不脱;七月失政,正月大寒不解;八月失政,二月雷不发;九月失政,三月春风不济;十月失政,四月草木不实;十一月失政,五月下雹霜;十二月失政,六月五谷疾狂。
译文
《淮南子》中关于四季的规律,揭示了不同季节的自然现象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春天万物开始生长,夏天则炎热,秋天收获满满,冬天寒冷。如果违反了这一自然规律,将导致一系列不利影响。
注释
- 六合: 指一年四季中的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各有两个节气,即每个季节的开始和结束。
- 孟春: 指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一月。
- 孟秋: 指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八月。
- 仲春, 仲秋: 分别指春季和秋季的两个中间月。
- 季春, 季秋: 分别指春季和秋季的最后一个月。
- 孟夏, 孟冬: 分别指夏季和冬季的第一个月。
- 仲夏, 仲冬: 分别指夏季和冬季的中间月。
- 季夏, 季冬: 分别指夏季和冬季的最后两个月。
- 正月: 一年的第一个月,通常指农历正月。
- 七月: 一年中的第二个月。
- 八月: 一年中的第三个月。
- 三月, 九月: 分别对应春季和秋季的中段。
- 四月, 十月: 分别对应夏季和冬季的中段。
- 十一月: 一年的最后一个月,通常指农历十一月。
- 六月: 一年的中间六个月,包括农历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及十一月。
赏析
《淮南子》中这段描述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界四季变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以及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四季的变化来观察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这种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