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风雨暴至。平公癃病,晋国赤地。 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夫瞽师、庶女,位贱尚 ,权轻飞羽,然而专精厉意,委务积神,上通九天,激厉至精。由此观之,上 天之诛也,虽在圹虚幽间,辽远隐匿,重袭石室,界障险阻,其无所逃之,亦明矣。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是 武王左操黄钺,右秉白旄,目而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 风济而波罢。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夫全性 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夫死 生同域,不可胁陵,勇武一人,为三军雄。彼直求名耳,而能自要者尚犹若此, 又况夫宫天地,怀万物,而友造化,含至和,直偶于人形,观九钻一,知之所不 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plain
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风雨暴至。平公癃病,晋国赤地。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夫瞽师、庶女,位贱尚 ,权轻飞羽,然而专精厉意,委务积神,上通九天,激厉至精。由此观之,上 天之诛也,虽在圹虚幽间,辽远隐匿,重袭石室,界障险阻,其无所逃之,亦明矣。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是 武王左操黄钺,右秉白旄,目而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 风济而波罢。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夫全性 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夫死 生同域,不可胁陵,勇武一人,为三军雄。彼直求名耳,而能自要者尚犹若此, 又况夫宫天地,怀万物,而友造化,含至和,直偶于人形,观九钻一,知之所不 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网页时间是:2024-02-21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淮南子原文带拼音及翻译,【淮南子】天道者,无私就也,无私去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顺之者利,逆之者凶。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辩说也。
夫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手徵忽 ,不能览其光。然以掌握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阴阳同气相动 也。 此傅说之所以骑辰尾也。 故至阴<风 ><风 >,至阳赫赫,两者交接成和,而万物生焉。 众雄而无雌,又何化之所能造乎? 所谓不言之辩,不道之道也。 故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使无事焉,惟夜行者为能有之。 故却走马以粪,而车 轨不接于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沈,昼冥宵明,以冬铄胶,以夏造冰。 夫道者, 无私就也,无私去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顺之者利,逆之者凶。 譬如隋侯之 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辩说也。 何以知其然?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杂家作品。 高诱在序中指出此书的思想内容:“其旨近 老子 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杂家作品。 此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译文:
昔者,师旷奏出清脆悠扬的《白雪》乐章,神物的灵性因此而降临,随之风雨骤至。晋平公因病身体衰弱,晋国因此有一片土地荒芜。一个名叫庶女的女子大声喊叫,天空中的雷电应声而下,景公的台基坍塌,他的肢体受伤折断,海水因此大量涌出。瞎子、聋子等地位低下的人都能演奏好乐曲,他们的权责轻如羽毛,但是专心致志、竭尽心力地修炼精神,他们能够直接沟通九天上的神灵。他们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激励到九天上的精神。由此可见上天的惩罚是无法逃避的,即便处在空旷幽深的地方,即使隐藏在石室中、有界障险阻的地方也不能逃脱,这是显而易见的。
武王讨伐商纣时渡过孟津河,阳侯的波浪冲击着船身,河水湍急而水流汹涌阻碍了视线。这时武王手持黄色的兵器和白色的旄牛尾旗帜指挥作战,他闭着眼睛用力挥舞。他大声呼喊:“我承担天下重任,谁敢害我?”此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如注,河水暴涨。鲁阳公与韩国发生战争时交战到傍晚时分,鲁阳公挥起手中的兵器并大声呼喊:“我的国家承受着上天的命令!”此时战斗暂停了下来。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师旷奏出美妙的《白雪》乐曲后引发的自然现象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灾难。其中,平公因听曲生病而身体虚弱,晋国的土地因此荒芜;庶女大声喊叫而引起雷电交加;景公台基崩塌导致身体受伤折断等。这些情节都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们命运的无常的关注。同时,文中还提及了武王伐纣的故事以及鲁阳公与韩国的战争等历史事件。
关键词解释:
- 《白雪》乐章:古代一种优美的琴曲名称。
- 平公: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之一。
- 庶女:古代社会中地位较低的女子。
- 景公:春秋时期的另一个国君。
- 雷电交加:指天气异常变化的现象。
- 鲁阳公与韩国的战争: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
- 黄钺:古代帝王使用的兵权象征工具。
- 白旄:古代帝王仪仗中使用的一种长旗杆顶端装饰羽毛的旗杆。
- 黄钟:古代乐器名。
- 天地:指宇宙空间和自然界的总称。
-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基本对立面。
- 至阴<风 ><风>:指的是自然界中阴性的物体或事物。
- 至阳<风 ><风>:指的是自然界中阳性的物体或事物。
- 水火:古代哲学中认为的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
- 无形之境:无法具体描述或理解的境界。
- 无为之治:道家主张的一种治国理念。
- 无为:遵循自然规律而不进行人为干预的行为。
- 不言之辩:不需要语言表达就能传达意思的智慧。
- 不道之道:不借助言辞就能阐述的道理。
- 坐驰陆沈:形容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 冬铄胶、夏造冰:指用冬天融化的雪水来制作胶水和夏季结冰的水来制造冰块的过程。
- 坐驰陆沈:形容闲适安逸的状态。
- 不言之辩、不道之道:指无需言语就能表达的道理和方法。
- 无为、无私:表示顺应自然规律和不偏私的原则。
- 至阴<风 ><风>、至阳<风 ><风>:指自然界阴阳属性的事物。
- 天地之间、天地之内:指大自然的整体和局部区域。
- 巧历:古代用于计算的工具或方法。
- 手徵忽:无法准确测量或观察的事物。
- 傅说:殷代的一个官员。
- 无为使无为:指让事物按照自然的方式发展而不进行人为干预。
- 无为者、无为去:即无为而治的理念。
- 至阴<风 ><风>、至阳<风 ><风>:指自然界阴阳属性的事物。
- 众雄而无雌:形容事物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缺少某种特色或平衡。
- 至阴<风 ><风>、至阳<风 ><风>:指自然界阴阳属性的属性。
- 阴阳同气相动:意味着阴阳二气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作用。
- 不言之辩:不需要语言就能表达的智慧或道理。
- 道:此处指自然法则或宇宙秩序。
- 无为:遵循自然规律而不进行人为干预的态度或方式。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