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无其性,不可教训;有其性,无其养,不能遵道。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 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卵之化为雏,非慈雌呕暖覆伏,累日积久, 则不能为雏;人之性有仁义之资,非圣人为之法度而教导之,则不可使向方。故 先王之教也,因其所喜以劝善,因其所恶以禁奸。故刑罚不用,而威行如流;政 令约省,而化耀如神。故因其性则天下听从,拂其性则法县而不用。昔者,五帝 三王之莅政施教,必用参五。何谓参五?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 乃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以调阴阳之气,以和四时之节,以辟疾病之菑。俯 视地理,以制度量,察陵陆水泽肥墽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饥寒之患。中 考乎人德,以制礼乐,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而除暴乱之祸。乃澄列金木水火土 之性,故立父子之亲而成家;别清浊五音六律相生之数,以立君臣之义而成国; 察四时季孟之序,以立长幼之礼而成官。此之谓参。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 妇之辨,长幼之序,朋友之际,此之谓五。乃裂地而州之,分职而治之,筑城而 居之,割宅而异之,分财而衣食之,立大学而教诲之,夙兴夜寐而劳力之。此治 之纲纪也。
”`
淮南子·泰族训
故无其性,不可教训;有其性,无其养,不能遵道。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卵之化为雏,非慈雌呕暖覆伏,累日积久,则不能为雏;人之性有仁义之资,非圣人为之法度而教导之,则不可使向方。
先王之教也,因其所喜以劝善,因其所恶以禁奸。故刑罚不用,而威行如流;政令约省,而化耀如神。故因其性则天下听从,拂其性则法县而不用。昔者,五帝三王之莅政施教,必用参五。何谓参五?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乃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以调阴阳之气,以和四时之节,以辟疾病之菑。俯视地理,以制度量,察陵陆水泽肥墽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饥寒之患。中考乎人德,以制礼乐,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而除暴乱之祸。乃澄列金木水火土之性,故立父子之亲而成家;别清浊五音六律相生之数,以立君臣之义而成国;察四时季孟之序,以立长幼之礼而成官。此之谓参。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朋友之际,此之谓五。乃裂地而州之,分职而治之,筑城而居之,割宅而异之,分财而衣食之,立大学而教诲之,夙兴夜寐而劳力之。此治之纲纪也。
【注释】
- 无其性:无法理解的本性。
- 教训:教育引导。
- 有其性:具有某种性质或能力。
- 茧之性:蚕茧的质地。
- 工女:能工巧匠。
- 暴:暴晒。
- 雨露:雨水和露水。
- 循:遵循。
- 仰取象于天:仰望天空寻找自然现象的规律。
- 明堂之朝:朝廷。
- 制礼乐:制定礼仪和音乐。
- 长幼之序:年长者和年幼者的排序。
- 五行:木、火、土、金、水。
- 五行之性:指五行的特性。
- 参五:指五项原则或方法。
- 五音:《诗经》中的五种音符。
- 六律: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六个音级。
- 五行之性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性质。
- 父子之亲:父子之间的亲情。
- 长幼之序:年长者和年幼者的秩序。
- 朋友之际:指朋友之间相处的关系。
- 五刑:古代五种刑罚。
- 四时:四季。
- 五行之性和: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特性。
- 明堂之令:朝廷颁布的命令。
- 制度量:制度规定的重量。
- 礼乐:礼仪和音乐。
- 仁:儒家道德规范之一。
- 五刑不用:不使用五种刑罚。
- 四时之季:四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冬季)。
- 五帝三王:指传说中的五个朝代的帝王和三个时期的君主。
- 五音六律:古代音乐理论基础上的五音和六律。
- 四时之节:四季的顺序与变化。
- 疾苦灾:疾病和灾难。
- 四时之序:四季的变化顺序。
- 明堂之令:朝廷颁布的命令。
- 四时之气:四季的气候特征。
- 四时之节:四季的顺序与变化。
- 明堂之朝:朝廷。
- 四时之序:四季的变化顺序。
- 明堂之令:朝廷颁布的命令。
- 四时之气:四季的气候特征。
- 明堂之令:朝廷颁布的命令。
- 四时之节:四季的顺序与变化。
- 明堂之令:朝廷颁布的命令。
- 四时之气:四季的气候特征。
- 明堂之令:朝廷颁布的命令。
- 四时之序:四季的变化顺序。
- 明堂之令:朝廷颁布的命令。
- 四时之气:四季的气候特征。
- 明堂之朝:朝廷。
- 四时之序:四季的变化顺序。
- 四时之气:四季的气候特征。
- 明堂之令:朝廷颁布的命令。
- 四时之气:四季的气候特征。
- 明堂之令:朝廷颁布的命令。
- 四时之气:四季的气候特征。
- 明堂之令:朝廷颁布的命令。
- 四时之节:四季的顺序与变化。
- 明堂之朝:朝廷。
- 四时之序:四季的变化顺序。
- 四时之气:四季的气候特征。
- 明堂之朝:朝廷。
- 四时之节:四季的顺序与变化。
- 明堂之令: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