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易》之失也,卦;《书》之失也,敷;乐之失也,淫;《诗》之失也, 辟;礼之失也,责;《春秋》之失也,刺。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五色虽 朗,有时而渝;茂木丰草,有时而落;物有隆杀,不得自若。故圣人事穷而更为, 法弊而改制,非乐变古易常也,将以救败扶衰,黜淫济非,以调天地之气,顺万 物之宜也。圣人天覆地载,日月照,阴阳调,四时化,万物不同,无故无新,无 疏无亲,故能法天。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是以绪业不得不多端,趋 行不得不殊方。五行异气而皆适调,六艺异科而皆同道。温惠柔良者,《诗》之 风也;淳庞敦厚者,《书》之教也;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恭俭尊让者, 礼之为也;宽裕简易者,乐之化也;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故《易》之 失,鬼;乐之失,淫;《诗》之失,愚;《书》之失,拘;礼之失,忮;《春秋》 之失,訾。六者,圣人兼用而财制之。失本则乱,得本则治。其美在和,其失在 权。

《淮南子·泰族训》是古代中国哲学文献,涉及自然、宇宙和社会道德等方面。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 《易》之失也,卦;《书》之失也,敷;乐之失也,淫;《诗》之失也,辟;礼之失也,责;《春秋》之失也,刺。

  • 译文:《易经》的失误在于卦象(卦象是指通过八卦组合来预测未来或解释现象),《尚书》(又称《书经》)的失误在于它的表述方式(敷指的是文字表达),音乐的失误在于其过度沉迷(淫指的是过于放纵)。诗歌的失误在于它偏离了正确的道路(辟指的是偏离正道),礼仪的失误在于它过于苛求(责指的是过分的要求)。《春秋》的失误在于它揭示了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刺指的是揭露问题)。

  • 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五色虽朗,有时而渝;茂木丰草,有时而落;物有隆杀,不得自若。

  • 译文:天地运行的法则是极端就返回,满盈就损耗。虽然颜色鲜艳,但有时会改变;茂盛的树木和丰美的花草,有时也会凋零;事物有盛衰,不会永远如此。

  • 故圣人事穷而更为,法弊而改制,非乐变古易常也,将以救败扶衰,黜淫济非,以调天地之气,顺万物之宜也。

  • 译文:所以圣人在事业走到尽头时会重新制定政策,当制度陈旧过时时会进行改革,这并不是为了变更传统和常规,而是为了防止失败和衰退,摒弃淫靡和偏颇,调整天地间的气运,顺应万物的本性。

  • 圣人天覆地载,日月照,阴阳调,四时化,万物不同,无故无新,无疏无亲,故能法天。

  • 译文:圣人如同天地一样包容万物,日月照耀着大地,阴阳调和,四季交替,万物各异,没有无缘无故的事物出现,也没有疏远和亲密之分,因此能够效法天地。

  • 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是以绪业不得不多端,趋行不得不殊方。

  • 译文:天没有固定的时间,地没有固定的有利条件,人也不会一成不变地做一件事,因此人们的事业必须多样化,行动也必须多样化。

  • 五行异气而皆适调,六艺异科而皆同道。

  • 译文: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不同的气质但都能调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有不同的科目但都遵循相同的理念。

  • 温惠柔良者,《诗》之风也;淳庞敦厚者,《书》之教也;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恭俭尊让者,礼之为也;宽裕简易者,乐之化也;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

  • 译文:温文尔雅、善良温柔者是《诗经》所体现的风格;敦厚诚实、稳重谦卑者是《尚书》所教导的内容;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者是《易经》所阐释的道理;恭敬节俭、尊老爱幼者是礼制所倡导的行为方式;宽容豁达、简单易懂者是音乐所熏陶的气质;洞察先机、善于辩论者是《春秋》所推崇的品质。

  • 故《易》之失,鬼;乐之失,淫;《诗》之失,愚;《书》之失,拘;礼之失,忮;《春秋》之失,訾。

  • 译文:所以《易经》的失误在于占卜用的卦象(鬼),音乐的失误在于过度沉迷(淫),诗歌的失误在于偏离了正确的道路(愚),《尚书》的失误在于它过于严苛(拘),礼仪的失误在于它过于苛刻(忮),《春秋》的失误在于它揭示了一些不公正的现象(訾)。

  • 六者,圣人兼用而财制之。

  • 译文:这六项原则是圣人同时使用并加以控制的工具。

  • 失本则乱,得本则治。其美在和,其失在权。

  • 译文:如果失去了根本就会混乱,得到根本就能治理。它的美好在于和谐,它的失误在于权衡不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